目前分類:N文件-消除業障 (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感恩的心自然就生起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七一卷)  2009/11/24    檔名:12-17-2071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重要的要防止心靈的污染
 >>>
我們要怎樣真正做到精進,就是做得進步?底下兩位天王是教我們方法,你看西方廣目的意思是多看,細心冷靜觀看這個社會。西方天王手上拿的是龍,也有地方做的是蛇。龍蛇代表什麼?善變,變化太大。特別是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在變化,人事物都是快速在變化,比古時候的社會有很大的差距。天王右手拿著一個寶珠,這個珠代表什麼?不變,以不變應萬變。不變的是什麼祖宗的教誨不能變,佛菩薩的經教不能變,那就是那個寶珠。我們有這兩樣東西,就能應付得了這個複雜的社會。真正有修為,你還能夠指導這個社會,幫助這個社會,恢復安定和平,恢復正常的秩序,表這個意思。還有北方天王,叫多聞,多聽,多看多聽。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傘蓋,代表什麼意思防止污染,傘蓋是防止污染的,現在講環保,就是這個意思。不但要防止外面物質上的污染,更重要的要防止心靈的污染。你看看這是佛把民間一般人祭拜的這些神,請到佛法裡面來,加上新的名稱,加上新的意義,變成佛教教學。所以你要懂得,進天王殿看到這些東西,你就曉得它都是教我的。我要能夠做到持國,做到增長、廣目、多聞,這就護持自己。我回到家裡,我能這樣做就是護持我一家;你當一個老板,在你公司行號,你就護持這個公司;你是一個國主,不說大,你是個縣市長,你要學,你就能護持你一個縣、一個市,多好的教育。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再看第三,「毘盧遮那師弟加持,彰本願故」。這個「彰」是彰顯,明白的顯示出來。毘盧遮那佛,這是老師,毘盧遮那的弟子是法身菩薩,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毘盧遮那的弟子,他們散布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的剎土。一切諸佛如來剎土裡面,大多數都有十法界,也有沒有的。我們在「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看到,有純淨清淨佛土,裡面沒有十法界、沒有六道;有四聖法界,沒有六道的,也不少;可是具足十法界的也很多。這些人應現在其中是為什麼?這些人在過去因地裡面,也就是說,他們過去在六道、過去在十法界裡面遇到佛法,受持三皈五戒,遵守佛菩薩教誡,修行證果,現在成就,每個人都脫離十法界,都回歸到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過去在十法界、在六道裡面發的願,發的願很多,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不僅僅在這一生當中學佛曾經發過願;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也接觸到佛法,也曾經發了願。由於我們的習氣很重,煩惱習氣的纏縛,到這一生還沒有辦法脫離六道,佛菩薩幫不幫助我們?幫助,時時刻刻在幫助,我們不知道。這種幫助就是加持,冥冥當中加持,我們沒有感觸到。有沒有人能感觸到?有,心地清淨的人能感覺到,修定的人能感覺到。這個修定就是修清淨心的人,無論修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方法不一樣,門徑不相同,修什麼?統統都是修戒定慧,這個諸位同學必須要搞清楚。佛在《金剛經》上才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統統修的是戒定慧、覺正淨,只是用的方法不一樣。功夫要是得力,你的清淨心就現前。清淨心現前,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你也能夠感觸到。感觸的淺深,那是你定功的功夫成正比例。你的功夫深,你感觸就愈來愈明顯,佛菩薩真加持。名號、身相它起作用,就在當前。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己迷得太深業障習氣太重
 >>>「是故」,因為這麼個緣故,「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諸佛同名法慧而現其前」,因為這個緣故。同名法慧,諸位要知道那是感應,法慧菩薩有感,他這個感是不是有意的?沒有。感應有四種,前面我們學過,這個地方法慧菩薩是冥感,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諸佛顯應。我們跟諸佛菩薩有沒有感應?有,我們也有冥感。佛菩薩有沒有應當然有應,冥應;不像此地,此地是明顯,顯應。我們向佛菩薩祈求,求佛菩薩加持,有沒有感佛菩薩肯定有感。我們的感,他感受到了,肯定有應,也是冥應。也有顯應,顯應實在講也不少,因為怎麼樣我們看不懂,也就是我們往往是當面錯過。絕對不是說我們看不懂就沒有了,那佛就有了意思,佛有分別執著。佛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分別執著決定是只要我們有感他肯定就有應,冥顯之中,冥我們不知道,顯我們也不知道,這不就當面錯過嗎?這樁事情,如果我們細心去讀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們就能體會得到,我們感觸不到,能體會得到。諸佛菩薩在哪裡?就在我們的周邊,不但周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什麼時候你離開過佛菩薩?為什麼我們沒能覺察到、沒能感受到這是自己迷得太深,業障太重,習氣太重,道理在此地。我們算很幸運,得人身、聞佛法,在佛法裡面能夠聞到大乘,能夠聞到《華嚴》、聞到淨土,這很不可思議。真正要是覺悟,要是知道世間苦,奮發努力,真正用功夫,功夫怎麼個用法?離世間,《華嚴經》上說的。離世間是決定不要把世間東西放在心上,離是心離不是身離,你放在心上,你的心就不清淨,你心就染污;心一染污,所有全染污了,沒有一樣不染污,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心一清淨,沒有一樣不清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心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境界轉心那就是愈墮愈深,你走下坡;心轉境界是向上提升,愈提愈高,愈提愈殊勝。心隨境轉是苦不堪言,心要能轉境界,那你就法喜充滿。菩薩常生歡喜心,他懂這個道理,他真的在這裡下功夫,這叫做修行。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清淨了自然就生智慧都通達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是定體
 >>>再看底下第二,「定能顯智慧同佛力者」,這前面講的第二個,「為無作用定」,前面是講無作定體就是自性,無作用定就是自性起用,自性起用「能現無作用自然慧故。為一切眾生皆具足如來自然智慧,為迷境情起緣五欲心障故,以修無作定為方便,佛智自然智便現故」。這說得好,自性起用它就能現無作用自然慧,這是什麼前面講的是定體,定體在大乘教裡面也說它作根本智,《般若經》裡面講的,「般若無知,無所不知」,般若無知是定體,前面講的體,無所不知是講從體起用,從體起用是無所不知。我們佛門弟子通常家裡面現在供佛像,佛像供三尊,一佛二菩薩表這個意思,佛代表體,代表般若無知,它起作用,起作用是菩薩,菩薩起作用一定是兩個菩薩,一個菩薩自受用,一個菩薩他受用。譬如以我們淨宗供養的西方三聖,阿彌陀佛是代表自性的性體,真誠。我們用《無量壽經》的經題來說,阿彌陀佛代表真誠,大勢至菩薩代表清淨平等覺,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是自受用,觀世音菩薩是他受用,你怎麼對待自己,怎麼樣對待別人,對待自己的就是自受用,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自受用,大慈大悲是幫助別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兩個菩薩就是一個自受用、一個他受用。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受外頭刺激內心裡頭生出來
 >>>
我是一個中下根性的人,不是上根利智,這麼長的時間薰習,逐漸逐漸的契入境界;如果不是長時間的薰習,會墮落。可是對外面的緣要懂得拒絕,外面緣最強、最厲害的,實在講在佛法講那是魔,現在這社會上最大的魔、力量最強大的是什麼?電視。你每天看電視就是面對著魔,你會不會受它干擾?這個很可怕。所以我至少有五十年的樣子,沒看電視,電視從有彩色,我就沒有看,我以前看,初學佛的時候黑白電視。從有彩色之後,我們就跟電視絕緣。不看報紙,報紙、雜誌、廣播,這些統統都遠離,你的心才會定下來。你天天不離開這些,你受它們的干擾,受它們的薰習,這麻煩大!你怎麼能定下來?你怎麼能在經典裡,字裡行間看出它的味道?這是李老師以前告訴我的,看經、聽教,聽教是聽別人講經,一定要能看出、要能聽出弦外之音,你才真的會有受用。也就是祖師大德們所謂的,經典字字句句裡頭有無量義。所以你真正契入之後法喜充滿,你才真正肯定祖師大德說的一句話,「世味哪有法味濃」!世間是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這些東西味道比不上法味。佛經你真聽懂,真看懂,你自然會把那些東西淘汰掉,為什麼?不能比。這裡面有喜悅,能夠把你自性裡面那個歡喜引發出來,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種煩惱困擾你昏沉精神提不
  >>>
還要走這麼長的路也相當困惑,有沒有個便宜的方法?真的,佛菩薩懂得我們的心理,但是這個便宜的方法,你要能接受也不簡單,也不是你這一生。也是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你聽了才肯接受,這就是淨宗帶業往生、念佛法門。不需要花那麼長的時間去斷煩惱,帶著煩惱也能完成,這個法門只有一個。不像其他的,其他的斷煩惱、證菩提,那個法門有八萬四千,有無量法門;說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再斷煩惱,只有一門,彌陀淨土,除這一門之外沒有第二門。這一門裡最可貴、最難得的,就是你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死心塌地,那你這一生能成就。可是我們念佛,常常,這很多不是一個、兩個,可能我們自己也有這個現象,兩種煩惱困擾你,一個叫昏沉,精神提不起來,佛號提不起來,常常忘記。另外一種叫掉舉,雜念太多,心定不下來,想念佛號,在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裡頭,不曉得起多少個妄念。遇到這個狀況怎麼辦?古大德教給我們,遇到這個狀況,你就把佛號放下,為什麼?你愈念煩惱愈重。放下是什麼?懺除業障,最好的方法去拜佛,拜佛的時候求佛力加持、求懺悔,懺悔業障。拜佛的時候把一切妄想放下,對著佛像如同佛在面前,恭恭敬敬的禮拜,拜上一百拜、兩百拜、三百拜,拜佛的時候默念。拜佛不要出聲,出聲傷身體、傷氣。默念,佛力加持,真正求懺悔,曉得自己業障很重,這時候跟諸佛菩薩很容易感應道交。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台山的過程當中兩次救他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六八卷)  2009/11/20   檔名:12-17-2068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自己做出來表演在外面
 >>>
佛這些話怎麼去肯定?自己要通過真正修行,你就會肯定了。真正修行是什麼?《華嚴經》四分,清涼大師分的,信、、行、,你看第三分講修行,修行也是舉例子,舉了多少個例子?兩千個,法門講了兩千個法門。總的原則、總的綱領就是品題,叫「離世間」,離是什麼?放下。無量無邊的法門,說個實話,就是放下。總的來說,你肯不肯放下妄想肯不肯放下分別、放下執著?你要肯,因為什麼你不肯放下,那就是錯誤。你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修行,把錯誤修正過來叫修行,行是行為。所以修行不是說天天去念經、天天拜佛、天天燒香,那什麼那搞形式的。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做形式是幹什麼做形式是表演,是接引沒有信佛的人,它是一種手段。佛法不拉信徒,讓你自己進來。你自己怎麼會進來要做出樣子來給你看,你看了很歡喜,你就慢慢接近了。這個形式是招攬的一種手段,他也不勸你,就是做個樣子給你看,你看到要好,你自然就會來問、來請教,然後就告訴你。你不問,不跟你說,為什麼?說了沒用處,你不相信。你自己肯來問,說出來的時候你會接受。它是接引眾生的手段,所以表演也是很需要的。所以自己修行跟表演是兩樁事情,我們做出那個樣子,那是度眾生的,這叫佛教的形象。可是我們現在這個形象不好,都沒有做到,你看佛教給我們三皈、五戒、十善,都沒做到。三皈、五戒、十善要都做到了,佛法真的興旺起來,每個人看到都歡喜,每個人都想學習。所以大家一定肯定,學佛的人是最好的人,學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學佛的人是最快樂的人,這是要自己做出來,表演在外面,同佛智慧。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常常能夠回光返照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像這一句佛號念成習慣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六四卷)  2009/11/16    檔名:12-17-2064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淨到極處就豁然大悟
 >>>在受用上來講,大師在此地跟我們講的,你所念的真如就是本智、本覺智。實在也就是中國老祖宗所說的本善,本性本善。《三字經》上前面這一句話開宗明義,「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佛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以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性相近,習相遠」。從本性說,大家是一樣的,都是本善、都是本覺、都是本智,這個智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智慧不是從外來的。只要心清淨,清淨到極處就豁然大悟,智慧開了。是從定開的慧,不是學來的,學那是知識,為什麼它跟阿賴耶相應,自性本具的智慧與阿賴耶不相應,這要懂得。所以你用阿賴耶去求智慧,怎麼會求得到?全叫知識。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智慧就現前。他教你放下這個,你可不能用這個,用妄想分別執著,哪來智慧?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遠證得 就不會再迷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四八卷)  2009/9/30  檔名:12-17-2048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願意過苦日子希望離苦得樂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四九卷)  2009/10/1 檔名:12-17-2049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杯子乾乾淨淨的空杯
 >>>第三個是「修行住」。你看看,我們想修善,修善之前一定要斷惡,你的心不乾淨,你的心不平等,你的善就修不好。拖泥帶水,不乾不淨,你說多麻煩。所以,修善之前先要斷惡。過去李老師教我們,常常比喻,譬如我們向人家要一杯醍醐,醍醐是印度話,天人的飲料,叫甘露,天人最好的飲料,印度古時候最好的飲料叫醍醐。我們拿一個杯子去,這個杯子要乾乾淨淨的,空杯,人家才能夠把醍醐倒給你。如果你這個杯子裡還有半杯骯髒的東西,醍醐放下去之後也就變成染污了。這個意思就是說,必須把自己的心地洗得乾乾淨淨,佛法才能夠灌進去。我們今天學佛學了幾十年,佛法為什麼不能灌進去或者是你念得很多、記得很多,可是你煩惱習氣還很重,什麼原因你的心地不清淨、不平等,你修行的順序搞錯了。你看看佛教給我們先發心,然後斷惡,治地是斷惡,再修行,這是修善,不能躐等的,這個次第很重要。而發心,我們說老實話,心發不起來,只是照經本念念而已,你哪裡曾經真正發過這個心!發心在佛教裡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頭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四弘誓願你這一生念了多少遍不止一千遍,肯定不止。有沒有做到一次都沒做到。你看到眾生有苦難,你願意度他嗎要怎麼樣我喜歡這個人我才度他,我討厭這個人我才不度他。那你這一願發的是假的不是真的,發過一千遍、一萬遍全是假的,沒有一句是真的。你能怪佛法不靈佛法靈得很,為什麼你不靈你沒有用真心,真心是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的心,你沒用上,問題在這裡,所以你的修行不能成就。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口氣還沒斷回頭還來得及
 下面下三道是什麼?餓鬼、畜生、地獄。我們要想一想,三惡道的業因相同,都是貪瞋痴慢還有懷疑,貪瞋痴慢疑。疑什麼?懷疑道德,懷疑聖人,懷疑聖人的教誨,懷疑聖人所講的性德,他不願意遵守。表現出來,起心動念都跟貪瞋痴慢疑相應,這五個叫根本煩惱,哪一個重的就是那一道第一個業因。貪心重的,餓鬼道;瞋恚心重的,傲慢、嫉妒都是屬於瞋恚,瞋恚的行為,地獄道;愚痴,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自以為是,這是愚痴,畜生道。這個裡面,好勝的心強、嫉妒心重,它裡頭起了變化,鬼道裡頭有、人道裡頭有、畜生道裡頭有,變成什麼?變成阿修羅、變成羅剎,變成魔道去了。這是天台大師給我們講的人道裡面的十法界。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年山河大地風水都變好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三六卷)  2009/1/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36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地不善的話天天造惡夢
 
>>>在佛法初學裡面講阿羅漢,我們講佛這個字,佛是智慧的意思,三種智,所以它沒辦法翻。第一種智叫「一切智」,一切智是講本體,在哲學裡面講本體。一切智裡講什麼講空,萬法皆空,這是講一切智,就是講不可得。這個事情阿羅漢知道,就是阿羅漢的智慧,他已經明瞭一切法的自性是空寂的,所以他能夠對一切法不執著。執著裡面的現象最明顯的,一種是控制,一種是佔有,所以阿羅漢把對一切物質現象的佔有跟控制的念頭徹底放下,所以六道就沒有。這樁事情很重要!我們如果要想出六道輪迴,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只放下對一切法的控制、佔有,六道就沒有了。雖沒有佔有、雖沒有控制,可是還有分別,那個境界就是四聖法界,就是六道之外的,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他們的智慧、神通、道力比我們就高太多!二十八層天都不能跟他相比,這是四聖法界,也是釋迦牟尼佛方便有餘土的修行人。我們從這些地方,就完全能夠體會到六道裡面這些眾生,你在六道裡幹什麼迷惑的人、糊塗的人在六道裡面造業受報。所以佛說得很好,拿人做比喻,人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人生酬業」,這講迷惑的人,你是來酬償你的業報。你過去生中造善業你來享福,過去生中造不善業你來受苦,你是來受報應的。造善業到三善道來,造惡業到三惡道去,所以六道輪迴從哪來是自己變現的。與任何人都不相干,並沒有人在那裡掌管、主宰,沒有,是你業力變現的。就好像你晚上睡覺作夢,夢是誰給你安排的沒有,自己意識。你的人心地善良,天天做的是好夢;心地不善的話,天天造惡夢,六道就像這樣的。善人生三善道,惡人就到三惡道,都是去酬償他的果報。對修行人來講,歷事鍊心,生生世世提升自己的靈性,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就是走回頭路。從六道回到四聖法界,從四聖法界回歸到實報土,從實報土再回歸到常寂光,這是佛法。佛菩薩教給我們一句話就講得清楚,叫回頭是岸,不再迷惑。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
 >>>只有我們心地清淨,頭腦清楚,才能把這些事實真相發現出來,知道我們自己應該怎麼學法。善財童子在《華嚴經》的表演,用意太深了,《華嚴》這麼大的經,這麼圓滿的境界,你聽了,前面是解釋,聽清楚了,你怎麼能契入?他那一表演,我們就明白了,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我們所遇的這些境界,有順境有逆境,有善緣有惡緣,天天薰習,天天接受,一切人事物統統來教我。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哪裡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就是工作,就是處事待人接物,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活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發現大本的,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那是形容,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無處不是,無時不是,沒有一個眾生是在《大方廣佛華嚴》之外,沒有,一個都找不到。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解,那不過是提示一下,最重要的,我們自己要覺悟。所以舉一隅一定要有三隅反,要懂得佛說法的弦外之音,這樣才能得受用。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