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e0024 永遠保持無思無慮
前清彭際清居士,這在佛門裡面是個大德,也是才子,他不到二十歲;二十歲叫弱冠,成年了,行冠禮,戴帽子;他不到二十歲,是童子,考中進士,這個不容易。雖然考中進士,一生不做官。學佛,對佛法造詣非常之深,通宗通教,顯密圓融,是大德。他家環境好,他的父親是兵部尚書,乾隆皇帝時候,兵部尚書就是現在的國防部長,所以他是高幹子弟,一生學佛。他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這是他講的。他把《華嚴》、《無量壽經》、《彌陀經》說成一部,只是講得詳細、簡單。換句話說,《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細講,《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略說,非常有道理。所以他自己做了一部論,《華嚴念佛三昧論》,黃念祖居士有註解。這是告訴我們,在佛陀一生四十九年教學當中,這是他最重要的課程,我們在末法這個時期能夠遇到,真正是像開經偈上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遇到了。遇到可不能辜負自己,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寂然不動,念佛三昧。
「無思無心」,思是思慮,你看中國的字,心上面有了格子,田就畫上格子,這是什麼?分別,你有了分別,有分別就叫思。如果上面寫個相,相就是現相,想,想就有相,思就有分別,這就有差別的。思想不一樣,思是有分別,想是有相,現相,你一想,想個人,人的相就現出來。我們現在想北京,想天安門,天安門的相就浮現出來,那叫想;思是分別,沒現相。你看這個字,無思就是沒有思想,沒有思、沒有想,心就是想的意思,無思無心。「不收不攝」,不收不攝的意思就是不取不捨,對於一切萬法不取也不捨,這是真的隨緣。我們處在順境,很好的環境,你也不要故意把它捨掉,你捨掉怎麼?你起心動念!你就錯了。我生活在一個不好的環境,很苦難的環境,也不取不捨,平常心對待,就是無思無慮,無取無捨,這就對了,這就是寂然不動。不要故意的,隨緣就好,這是《華嚴》圓教。在小乘教他一定要捨,要修苦行,那是什麼?就著相,又有分別、又有執著。大乘圓教,永遠保持無思無慮、不取不捨,你什麼都不要想。什麼都不要想能辦事嗎?  能,事情現前的時候是智慧處理,高明。你有用思想,我要研究怎樣處理,沒有不出亂子的。你看現在人,現在人沒有智慧,現在學校也是如此。我想到當年我非常感激方老師,沒有讓我到學校去旁聽,到學校裡去旁聽你就有思有慮、有取有捨,不就學這些東西嗎?他不讓我到學校去,每個星期天讓我到他家裡,小圓桌上就是我們兩個人,上課就跟聊天一樣,真有受用。他的教學還會天馬行空,確實顯示出得大自在。「任性而定」,這就是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任性,沒有一絲毫勉強,沒有一絲毫造作,它本來就是定的。「稱本心地」,本心地就是自性;換句話說,是自性的流露,沒有通過意識。通過意識就不是《華嚴》圓教,通過意識就是佛法常講的三乘,上根大乘、中根辟支佛、下根聲聞阿羅漢,這三乘人,為什麼?有修有證。圓教無修無證。為什麼稱本心地,任性而定?這叫上上根人,這不是普通人。【*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