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0052 不動念就是破根本無明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四八卷)  2009/9/30  台灣高雄  檔名:12-17-2048
  前面我們學到清涼大師為我們開示的「無作三昧,顯自覺智」,這句話說明大乘經上佛常講的自性如來,淨宗同學常常念到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個自覺智就是自性佛。自性佛怎麼顯出來的是由無作三昧,這個我們要知道。無作三昧,於一切生死法中,真正能夠離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無作三昧也叫無願三昧,連願求這種念頭都沒有。我們知道,不起心、不動念是什麼境界至少初住菩薩的境界,不起心、不動念就是破根本無明,無明破了就證法身。大乘教裡常說法身菩薩、法身大士、法身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超越了十法界。這一證,永遠證得,就不會再迷,我們淨宗講「圓證三不退」,圓是圓滿,三不退證得,他圓滿,這個難得。三不退就是「位不退」,這個位就是初住菩薩,也就是說,他絕對不會再退到十法界。第二個「行不退」,佛菩薩的悲願在修學過程當中,沒破無明之前所發的弘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時候要兌現;「煩惱無盡誓願斷」,他真的斷了,煩惱斷盡。破無明之後,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統統沒有,煩惱斷盡,妄盡還源。還源是回歸自性,自性裡面的智慧現前就叫自覺智。智慧現前、德能現前、相好現前,這是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由此可知,實報莊嚴土還是自性現的,真的是唯心淨土。
 >>>此地所見的毘盧遮那如來是法身佛,也是自性佛。自性佛現相就稱為盧舍那佛,因為法身佛沒相,他是體,他不是相,也就是我們淨宗所講的常寂光。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華文叫遍一切處。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不是虛空,虛空也是它變現出來的。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自性就是毘盧遮那。《還源觀》裡面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圓是圓滿,你看他講到清淨、講到圓滿。圓滿是什麼?德能圓滿、相好圓滿,後面還有個明,明是智慧圓滿。就是世尊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時候統統現前,你得無作三昧就現前。在這個境界裡,「寂不失照」,寂是體,就是清淨心,寂是清淨,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照,照是智慧、是明瞭,照見。你看我們《心經》念得最多,早晚課誦裡面都有,講「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等覺菩薩,他「照見五蘊皆空」,這個照就是此地講的寂不失照。寂是體,照是用,寂照同時。
 
「冥同佛心」,用「冥」這個字用得好,比顯還有意思,冥在此地是自自然然,我們佛經上有個術語叫「法爾如是」,它就是這個樣子的。佛心是什麼我們在大乘教裡面常常念到「佛心離念」,由此可知,離念就是佛心,沒有念頭。沒有念頭是不是無想無想就變成無想定,不是,無想還有想,他想什麼?想「我無想」,所以他還不是究竟。他說我現在住在無想裡面,其實是住無明裡頭,所以他的果報在四禪天的無想天,跟佛法修行證果不同,不是一樣的,這我們不能起誤會。離念是什麼?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都是念。妄想,《華嚴經》裡面講妄想就是大乘教裡面講的無明,《華嚴經》上講的分別就是大乘教裡講的塵沙,《華嚴經》裡面講的執著就是大乘教上所講的見思。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斷了,這境界現前,這是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因為你證得報身,這個報土就現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