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等於拿一塊黃金去買一塊糖吃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二七卷)  2009/1/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2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十住品第十五」,李長者的《合論》
 我們接著看,「不同三乘權教,約劣解眾生,存世間三世之性,說佛果在三僧祇之外」,從這個地方看起。李長者特別在這裡告訴我們,華嚴圓教不同於三乘。《華嚴經》上講的「行布圓融」,行布是講次第,從次第上說,這都是佛的方便法,講有小乘、有中乘、有大乘。說它是方便法,我們非常明顯的看出來,果報在方便有餘土。淨宗講四土三輩九品,西方極樂世界的方便土上中下三品,上品是菩薩,中品是緣覺,下品是聲聞。在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方便土在哪裡?在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聲聞、緣覺、菩薩、佛。把佛、菩薩合稱大乘,緣覺是中乘,聲聞是小乘,在十法界,沒有出離十法界,叫方便有餘土。出離十法界之後才叫實報莊嚴土,那是諸佛如來的報土。如來現身度法身大士,也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如來慈悲現實報土,幫助這些法身大士再提升到究竟圓滿,究竟圓滿就是常寂光淨土,真的圓滿的回歸自性了。這一點我們要很留意體會它、理解它,然後我們就很清楚、很明瞭學佛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佛說得很好,離苦得樂。但是,這句離苦得樂的深度、廣度,一般人不知道,認為只離開我們這個見思煩惱就很快樂,有樂的感受,所以說苦盡甘來,煩惱解除,樂就得到了。這不是終極目標,為什麼無明習氣沒有除盡,你的樂就不圓滿;換句話說,你說離苦,你沒有離到究竟,得樂沒有得到圓滿。必須無始無明習氣盡了,苦盡甘來,這個時候得的樂是圓滿,圓滿的明心見性。這個境界確實是在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之上,學佛是為了這個,不是為別的。為別的,錯了,為得人天福報,那等於拿一塊黃金去買一塊糖吃,這什麼人幹的小孩幹的,無知,拿一塊黃金去換一塊糖。這樣的人很多,六道裡面眾生,尤其是人天道,所謂得少為足,得一點點他就很滿足,不知道往上還有意想不到的境界。這叫一乘,不同三乘,圓教叫一乘法。
 約劣解眾生。約,用現在話說是「就」,就理解能力很低的這些眾生來講。這些眾生,在大乘圓教說這句話那就是指六道眾生,甚至於包括到十法界的眾生,他們還有過去、現在、未來,有十方三世這種分別;四聖法界有分別沒執著,六道裡面眾生不但有分別,而且有嚴重的執著。佛隨順眾生。佛教人,他的方法,甚至他的態度,多麼活潑。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佛的慈悲,你的根性劣,你的智慧淺,佛很有耐心跟你淺說,深說了你不懂。佛幫助眾生慢慢向上提升,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所以佛的恩德一般人不知道,佛對眾生生生世世照顧你,無論你造什麼業,無論你淪落到哪一道,他都知道,他都在那裡看著你,沒有捨棄你,緣成熟了,他就來了,他就示現來了。怎麼示現法就是五十三參舉的例子,像我們在生活當中,有的時候遇到善友勸導我們,我們省悟過來;有時候遇到惡知識,看到那些惡事,豁然省悟過來,那都是很巧妙的示現,那都是他教學的方法。所以善人、惡人都是老師順境、逆境都是好境界,只要幫助你覺悟。也有人在這些境緣當中不覺悟的,不但不覺悟,他迷得很深。這是什麼道理如果我們把眼光延長,向長遠去看,看到佛的妙行。他受苦受難,受苦受難那個程度還不夠,他還沒覺悟,到他受夠了他就覺悟。享福也是如此,這個世間福享盡了,他豁然也覺悟了,他回頭了。必須到回頭那一天,佛菩薩才示現佛身、菩薩身、聲聞身來度他。為什麼他能接受,他能信、能解、能懺悔、能回頭、能依教奉行。所以細心觀察,沒有一個境界不是好境界。我們常講,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這話不是假的,不是隨便說的。在這部經上我們看到五十三參,不就是人人都是善知識嗎這裡面有順境、有逆境、有善緣、有惡緣,可是善財都得利益。我們凡夫,實在講我們的功夫不夠,到達與這個標準相接近,學習的心情就不一樣,那個時候才真正理解、真正懂得感恩,自己不斷向上提升。
 
    http://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請上網看全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