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族關係不能夠錯亂教倫理
 >>>
中國古時候的社會教育,在形式上有三種設施,第一個是祠堂,家家都有祠堂,每個姓氏都有個祠堂。祠堂教什麼祠堂教孝悌、教倫理、輩分,九族關係不能夠錯亂,教倫理。第二個是孔廟,孔廟教什麼傳統的道德。第三個是城隍廟,城隍廟教什麼?道家的因果報應。你看就這麼三樣東西,祠堂、孔廟、城隍廟,就把這一方人教得規規矩矩。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社會安定,天下太平,靠教育!讀書人常常在這些地方講學,一般祠堂都會辦成學校,就是家學,就是家族的子弟學校,叫私塾。私塾在哪裡教學在祠堂,這個很有意義,讓小孩進入祠堂,知道有老祖宗。從小就教慎終追遠,眼前的父母、祖父母,哪有不孝順的道理!連幾百年、幾千年前的老祖宗都念念不忘,都有恭敬心,所以對於現前祖父母、父母這些長輩懂得孝順。這種教育在古時候都有的。祠堂裡面還珍藏著一份好東西,家譜。家譜是什麼?家庭歷史,你可以一代一代往上面去追溯,這個人愛家。他不了解,對家的愛生不起來;他了解,愛家的情比什麼都深。這在全世界其他國家民族沒有,唯獨中國有,有家庭歷史,記載著你世世代代的承傳,你們家的家道、家規、家訓、家學、家業。所以,五倫裡面有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個後不是說你後代你有子孫很多,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子孫裡面有賢人,有聖賢君子,能繼承你的家道、繼承你的家學、繼承你的家業,這是大事。
 >>>
因為有這麼一個理念,家規、家學就非常重視,我要讓我們這個族群底下這一代的怎樣把他教好。四、五歲之前,這個教學的使命主要是母親,母親帶頭,身教,不是言教;換句話說,《弟子規》在那個時候不是教小孩,是父母做出來給嬰兒看。讓他從小就看成習慣,他就學會了,將來他完全跟你一樣。你怎樣孝順你的父母、孝順你的公婆,怎樣對你的兄弟姊妹,他全學會了。所以《弟子規》是母親用身教嬰兒的。到小孩長大,進學堂了,就是進私塾,這是家族的子弟學校,用現在的話來說,由老師繼續再教。老師是講解,因為他都學會了,給他講解,譬如「父母呼,應勿緩」,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前只是學,學會了,現在要講給他聽,讓他懂得,又不能講深,講得很淺,他就曉得。深入的講解那是大學的事情,古時候叫太學,私塾的童蒙養正這個階段完成之後,到大學是研究討論。家學裡面只是教背書,只是教倫理道德,著重這個,品德的修養一定是在童蒙養正完成。
 >>>
小學除了品德的修養之外,就是讀書,把應該要讀的這些書都要把它背誦,不要講解,專門背,真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像四書五經重要的典籍,家裡的老人指導,老師來教小孩背書。因為小孩理解力還沒有開,但記憶力非常好,利用他最好的這個階段,把該記得的東西全記住,大概是十二歲以前,該記的東西全記住。以後上太學,中國以前沒有中學,上太學,太學裡面去讀書,老師是講解,那不是背書,是講解。講解,老師不要用書本,為什麼背過了,都能背,學生也不要用書本,所以讀書真快樂。哪有像現在,背了一大堆書包,沒這種事情,背書包到學校,人家笑話你,你來學什麼你所學的全背過的。太學裡面的老師教學,多半帶著學生去旅遊,旅遊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太學是行萬里路,旅遊是到實地上去看。譬如在古文裡面講到「赤壁賦」,真的到赤壁那裡去看,去懷古。老師把這樁事情講清楚、講明白,同學再互相研究討論分享,真開智慧!這是中國幾千年傳統的教學法,現在的學校沒有了。我們想想那個時候的教學好,那個方法真好,帶著簡單的行李,學生對老師孝順,跟孝順父母一樣,到處都準備好酒菜,把老師照顧好,一路旅行一路講學,走到哪裡講到哪裡。書本上講到這些地理,你看到了,這個地方過去發生的事情、典故你明白了,印象深刻。這種教學法多麼活潑,所以古人讀書樂,現在讀書很苦,太苦,太辛苦。我看到現在小學生背了個大書包,我提都提不動,想到不能再做人,下輩子不可以到這個世間來,太辛苦了!我這個年齡還不錯,我上小學的時候,書包只有幾本書,很薄,三、四本書,書包很輕鬆。哪有像現在!所以看到現在孩子很可憐,所學的東西真叫 垃圾,好東西,古聖先賢這些寶貝、好東西一樣也沒有,你說這個問題多麼嚴重。
  
//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請上網看全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