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沉最好是用經行就是繞佛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六五卷)  2009/11/17     檔名:12-17-2065
 >>>所以這方便三昧,沉是昏沉掉是掉舉,昏沉是精神提不起來,特別是在什麼時候在靜坐的時候。你看很多人念佛,念佛在止靜的時候有些人打呼,那就是昏沉;另外有一種人,他坐下來的時候,他心裡七上八下,那叫掉舉,這兩種都是煩惱。不昏沉、不掉舉那叫三昧,心裡很清淨、很清楚,沒有昏沉、掉舉的現象。「能現自體無生滅智慧故」,這個時候智慧現前。這是我們一般凡夫有這個現象,功夫稍微得力的時候,這個現象就有現前,特別是念佛的人有,學經教的人就多,經教有些地方看到看不明白,看不懂,忽然明瞭。如果是昏沉、掉舉,那是決定不生智慧。所以我們經教上遇到困難,多半用什麼方法不要找參考資料,不要去胡思亂想,把經本合起來,拜佛。我學《華嚴經》,我就專拜普賢菩薩拜上個二、三百拜,那個意思自然就貫通,像這種情形很多。我們講《無量壽經》,拜阿彌陀佛;講《金剛經》,你就拜文殊師利菩薩。與他相應的,幾百拜拜下去的時候自然就通。「是故一切修道者,初以聞解信入」,這是非常正確,我們想學佛,從哪個地方進去從聞解,那你就離不開經教。能夠有機會聽聞經典,那就是無比殊勝。
  >>>「如此十住位中,以方便三昧無沉掉心,能現自體無生滅智慧故,是故一切修道者,初以聞解信入,次以無思契同,依本無作用之本智慧故,故須入三昧,以淨攀緣染習力故,無作真智方明現故,以是義故,須入三昧。」長者為我們說明為什麼要入三昧,這個地方他講得很清楚,非常值得我們初學人做參考。十住菩薩,這也都是示現,無非是教導初學,菩薩為十法界的眾生做一個修學證果的好榜樣。「以方便三昧」,前面跟諸位講過,方便是隨緣,三昧是不變,三昧就是禪定。當然,像我們一般人最常犯的毛病,一種是昏沉,一種是掉舉,昏沉是精神提不上來,掉舉是心裡面妄念太多,控制不住。在什麼時候發現你想靜下來的時候就發現了,你沒有想靜下來,自己沒有辦法覺察到。所以有很多同學,我們修念佛法門,在念佛堂止靜的時候,他就發現了。他念佛的時候沒發現,繞佛的時候也沒發現,拜佛的時候也沒發現,一叫你坐下來止靜,就發現了。一種發現,昏沉發現了,他睡著了,坐在那裡睡著了,打瞌睡,甚至打呼,這是我們常常看到的事情。另外一種,他坐不住,心裡頭七上八下,妄念特別多。我遇到一些同學,他說:我不念佛的時候沒有妄念,一念佛的時候,妄念怎麼念得那麼多出來。我說:妄念不是你念出來的,絕對不會念出妄念出來,而是平常妄念多,你沒有覺察,現在讓你定下來,你就發現了,原來妄念這麼多。這兩種方法,過去祖師大德們常常教導我們,妄念太多的時候你要定下來,不要怕,慢慢功夫上軌道的時候,妄念自然就少了,所以這是勘驗念佛功夫。昏沉也不要怕,昏沉最好是用經行,就是繞佛,你一面走著,不容易打瞌睡,另外一種是拜佛。拜佛的時候心裡念佛,不要出聲,因為拜佛的時候出聲傷氣;還有一個就是睡覺的時候念佛不要出聲,那也傷身體,心裡面默念就可以。這是對付昏沉、掉舉的方法,一般用得很多,很有效。   
 >>>
方便三昧是不容易,這是真有功夫的人,能夠做到隨緣不變。我們一定要學,雖然學得不像也要學,你不學你不會有進步,一定要學。學什麼學分別執著淡薄、輕一點。一向對一切事分別執著很嚴重,這不好,這個造的業深,如果我們很淡薄,那還是在造業,造業就輕。這裡頭輕重差別很大,重的是罪,輕的是過,過比罪差別很多,所以一定要學著淡薄。佛法沒有別的,終極的目標可以說自始至終就是放下,所以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對於事實真相明白,明白什麼明白相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叫你真的明白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真的把這個搞明白,這叫看破。既然是虛妄的,既然是夢幻泡影,你執著它做什麼你分別它為什麼不值得執著,不值得分別,分別執著的心自然就淡了。特別在哪裡特別在我們現在講的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控制、佔有是嚴重的執著。這種心強烈,佛門裡一般稱為輪迴心,你沒有辦法出離輪迴,你要想出離輪迴,這個心要淡薄。這種心沒有了,對於一切人事物控制念頭沒有了,佔有的念頭沒有了,你就很容易超越六道輪迴;換句話說,你距離小乘須陀洹、大乘十信菩薩就不遠,你一步一步的接近了。一證得初信位的菩薩你就是聖人,確實你超凡入聖了,雖然你還沒有出離六道,你絕不墮三惡道;如果你是念佛法門,那你肯定超越十法界,這個功夫決定得生淨土。所以,遇到淨宗是無比的殊勝、無比的緣分,古人說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緣分,你遇到了,你要能夠抓住,你這一生就成佛;如果你一生還是把它放棄掉,那叫真可惜!百千萬劫難遭遇,你這一下碰上,機會錯過了,再搞百千萬劫,你說麻不麻煩!所以要有高度的警覺心。
 >>>
方便三昧才能現自體無生滅智慧,我在前面跟諸位講隨緣四種,不變隨緣是佛,隨緣不變是菩薩,菩薩能真正做到隨緣不動。隨緣,可以隨緣,心裡面怎麼樣乾乾淨淨,如如不動,這就是功夫。他心不動,自性裡面本有的般若智慧就現前,為什麼他沒障礙了。自體就是自性,自性無生滅的智慧,你看六祖惠能見性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無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就是本來具足的智慧德相,它就現前。「是故一切修道者」,真正幹的,這不是名字修道,真修道的人,「初以聞解信入」。聞法重要,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這個世間,為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如果沒有人說,你怎麼會聽到你怎麼會知道所以佛對一切眾生的功德就是教學,身教,身行言教,讓這些大眾,有緣的人見到、聽到,他能夠理解,信心才生出來。他要不理解的話,哪來的信心以後真正入了佛門,你理解得愈深,你的信心愈堅固,理解得愈廣,你的信心也愈大,那個信心隨著你理解的深度不斷向上提升,道理在此地。信解到一定的程度,他行動就出現,有沒有人勸他沒有,不需要人勸,他到那個層次的時候,他自己就發動了。他真幹,他就學佛、就學菩薩,學得很像也能感動很多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