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身體所有的細胞都是新的
>>>下面第七句,「不動,謂此涅槃之理,寂然不動,妙絕無為,故曰不動」。不動是性德,能大師說過,惠能大師開悟時候他的報告,二十個字。他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不動,自性是不動的。萬法是動的,萬法從哪裡來?迷了自性才現出來。諸位要記住,無論是依報、是正報,都是在動。我們身體是物質,物質在動。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身體的細胞,組織是細胞組成的,外面眼耳鼻舌身,裡面五臟六腑,都是細胞組成的。細胞是原子組成的,原子是基本粒子組成,所以它是物質。物質它有新陳代謝,它有週期性,週期是七年。七是週期,佛法常常用七來表法,換句話說,七年,我們身體所有的細胞都是新的。舊的全沒有了,舊的不見了,新的生了,七年是個週期。所以七年前身上舊的細胞是一個也找不到了。我們在這裡就會想到新陳代謝,舊的沒有,都換新的,就像機器,像汽車換零件一樣,這個零件用得不好用了,換個新的,換新的好。換新的,不是年年都年輕嗎?不就可以不老嗎?為什麼我們愈換愈老?都換些舊零件,都換些破零件,生病就是破零件,老了不就是舊零件,為什麼不換新的?你們想想這什麼道理?他換零件怎麼換,聽誰的話?聽意念,我們的念頭。我們念頭裡面有個不正常念頭,一年一年年歲大了,慢慢老了,所以愈換愈舊,不會換新的。如果有個念頭,我年年年輕,年年十八,那可能全部都換成十八歲的,就這麼個道理。
目前日期文章:201005 (94)
- May 28 Fri 2010 08:59
七年身體所有的細胞都是新的
- May 28 Fri 2010 08:58
2012念念當中控制的念頭太強
2012念念當中控制的念頭太強
最近在全球聯播的,電影院裡放映的「2012」這個電影,很多同修都去看過。網路上有學者專家討論這個問題,所以有四個記錄片,記錄片都不是很長,大概每一種都差不多四十多分鐘的樣子,有四個記錄片。這個要多看,也把它當作一門功課看。這裡面講什麼東西?就是修行住所講的,「一切法無常」。這個東西多看之後,你自然對於眼前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會淡化,那對你修行有大幫助。我們修行最大的障礙是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以為這個東西真有。念念當中控制的念頭太強、佔有的念頭太強,你只要有這個念頭的話,佛法再好,你這一生不得其門而入,你入不進去。你所學的,怎麼用功都是皮毛,到臨命終時用不上,這可惜!你所學的,用現在話說,你學的是佛學常識,我們在跟學術界交流的時候,常常說你搞的是佛學,你不是學佛。我把學佛跟佛學這兩個名詞,我解釋得很清楚。學佛,修行住是講學佛,真有受用,真幹!佛學是學習佛經裡面這些理論,自己沒照做,沒做到,會講,講得天花亂墜,也能夠著書立說,可以取得世間博士學位。
- May 28 Fri 2010 08:57
在講的百貨公司商場最熱鬧
在講的百貨公司商場最熱鬧
>>>所以宗門,禪宗重視禪定,禪定裡面最重要是心不動,不是身不動。你看坐禪之後一定要跑香,跑香是什麼?運動。在拜佛,這種修行方式就很容易體現出來,拜佛你看身動,像打太極拳一樣,身動,照一定的規矩,全身每個部位都運動到,很好的運動,心不動。心不動才真正是禪定,如果你坐在那裡端端莊莊的,你心裡還有念頭,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那不是修禪。真正修禪,不一定要盤腿面壁,《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去看看,真正修禪定的人在哪裡修?經上講市廛。市廛是我們現在講的百貨公司、商場,最熱鬧的地方,他在那裡逛商場。逛商場做什麼?修禪定。也就是眼在外面看得清清楚楚,這些商品、時髦的東西、新的東西,特別是科技這一類東西,日新月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他樣樣曉得,他不是不曉得。心裡怎麼樣?如如不動,那就是定。不是看到這個也想買,那個也想要,不是的。看清楚是慧,沒有念頭、沒有起心動念,那是定,真正修禪定。
- May 26 Wed 2010 13:38
爬樓梯一階一階慢慢爬上去
爬樓梯一階一階慢慢爬上去
- May 26 Wed 2010 13:36
虛空好比是天上一片雲彩
虛空好比是天上一片雲彩
- May 26 Wed 2010 13:34
那個懂是似是而非自以為懂得
那個懂是似是而非自以為懂得
>>>「與三世諸佛功德平等」。佛法裡有句話說,「初發心即成正覺」,初發心是發菩提心,「發心品」裡面所說的。初發心是發什麼心?不是真的有發,如果真的有發心,你這一個發心,裡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具足,那不是發心。發心是什麼?你自性裡頭本有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自然現出來。從前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把它蓋住了,它是有,它現不出來,現在把這個障礙去掉,現出來了,這叫初發心。障礙沒有去掉,永遠不能現前。要知道,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個心遍法界虛空界,人人都有,蚊蟲螞蟻也有,不但有情眾生有,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沒有一樣沒有,情與無情統統有,就是這個障礙障住了,只要把障礙拿掉,它就現前,這叫初發心。你可不能著名字相,馬鳴菩薩說得好,不可以著言說相,文字是言說的符號,不著言說相就是不要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名字是名詞術語;不著心緣相,心緣相是你看到這個心裡想它什麼意思,一想就錯了。你一想,不是自性的智慧、德能,是你自己妄心變現出來的,所以它不能想。這跟世間法不一樣,世間法要研究,要叫你去想;佛法不能想,一想就錯了,它是直覺,它沒有彎曲。那個懂是似是而非自以為懂得
- May 26 Wed 2010 13:33
實驗水自然法爾如是的示現
實驗水自然法爾如是的示現
- May 26 Wed 2010 13:31
韓館長三十年得力於她的護持
韓館長三十年得力於她的護持
- May 26 Wed 2010 13:29
最好的朋友批評得有分寸智慧
最好的朋友批評得有分寸智慧
- May 26 Wed 2010 13:27
參學是歷事鍊心是徹底覺悟了,
參學是歷事鍊心是徹底覺悟了
- May 26 Wed 2010 13:23
首先放下你的自尊心學謙卑,
首先放下你的自尊心學謙卑
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師,因為第一天我就問他這個問題,我說我現在知道佛法好,有沒有方法能叫我很快的契入?他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就契入了,這是講真話,沒有絲毫隱瞞。我問他老人家:從哪裡下手?布施,這是最初方便。我們聽他的話,了解的意思很淺,不像現在有深度,那是剛剛入佛門,了解得很淺。好,學布施,布施是放下,先放下身外之物,外財,然後能再進一步用內財布施,內財就是做義工,在道場做義工。我在懺雲法師茅蓬做義工,在台中蓮社、慈光圖書館做義工,這是內財布施,這叫最初方便。以後慢慢懂得了,放下那些外面是小事,但是想想看也不是小事,為什麼?那外面都是障礙,障礙統統放下之後,真正的正意,這是如來真實義,是教我們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這是如來真實義。但是如果你身外跟內財都放不下,執著分別你就別想,所以真的還是最初方便。老師給我們引導讓我們上第一個階梯,上第一個階梯,慢慢會發現有第二個階梯,還有第三個階梯;可是這第一個階梯,沒有人指導你,你不知道。
- May 26 Wed 2010 13:21
雖然有應而絕對沒有起心動念
雖然有應而絕對沒有起心動念
- May 26 Wed 2010 13:20
總以為自己比別人強別人不如我
總以為自己比別人強別人不如我
- May 26 Wed 2010 13:17
一生當中不忘記父母老師之恩
- May 19 Wed 2010 12:35
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
- May 19 Wed 2010 12:35
只需要吃得飽穿得暖就夠
只需要吃得飽穿得暖就夠
>>>佛菩薩的回應,能說一切法。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這個世間,住世八十年,我們中國人算虛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釋迦牟尼佛滅度是七十九歲,我們中國人算虛歲八十年,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給我們示現的是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一生從事於教學,辦班教學。眾生根性不相同,我們看他一生教學的方式,你就能體會到。《華嚴經》不算,因為是在定中講的,我們一般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這一入定時間很長,經上有講二七日,有講三七日,二七十四天,三七二十一天,經上有這個記載。到底是二七、是三七,我們不必去追究,追究沒有人能解答,都有經典做依據的。我們知道佛在定中講《華嚴經》,出定之後給我們人間講經教學,第一個就是鹿野苑的五比丘,這是最早的。給他講什麼?給他講小乘法,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四阿含。以後僧團不斷的擴充,擴充到最後是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變成世尊的常隨眾。他們過的生活是游牧生活,游不能說牧,遊化的生活居無定所,樹下一宿,日中一食,走到哪裡講到哪裡,佛一生做出這個樣子給我們看,捨得乾乾淨淨。但是他老人家很活潑沒有執著,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有別墅、有花園,請他到那裡面去講經教學,他也接受。所以他在祇樹給孤獨園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在竹林精舍也住了好幾年,最後老人家圓寂是在野外,在樹林裡面,這做給我們看。世尊一生沒有建道場,這是教我們放下身心世界,在這個世間我們物質生活所需,只需要吃得飽、穿得暖就夠!
- May 19 Wed 2010 12:34
從聰明裡頭出來的會有後遺症
從聰明裡頭出來的會有後遺症
>>>現在這個世界這麼樣的混亂,眾生這麼樣的苦,尤其我們看到老人沒有人照顧,看到兒童沒有受到倫理教育,這是什麼?這是感。你看到、聽到這是感,感了之後我們怎麼應法?我們是不是也想很多辦法來幫助他們?是的。我們的辦法好不好?不見得。多少人想辦法,把這個世界愈搞愈壞,那些人都是好心,你想為什麼道理?這就是什麼?我們自己用頭腦在想什麼方法來做,不行。怎麼解決問題?到佛經上去找,到古聖先賢教誨裡面去找,問題就能解決;你要不依靠古聖先賢的東西,你就沒有辦法解決。為什麼?古聖先賢是從自性流出來的真實智慧。我們想出來的東西,都是從聰明裡頭出來的,會有後遺症。滿清末年那個時代,這個世界上出了不少的思想家,看到人民痛苦,這個社會貧富不均,馬克思想出了共產主義,都是想解決人民痛苦的。孫中山先生想到了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修正,適合中國國情的。好不好?國民黨在台灣實行三民主義多少年!台灣的社會你們大家滿意嗎?很多人依舊不能滿意。如果他找老祖宗,問題就解決!自己想,還得要依靠老祖宗。
- May 19 Wed 2010 12:33
能以妙音普聞十方智明
能以妙音普聞十方智明
>>>我們再看下面第四,「能以妙音普聞十方智明」,這是佛菩薩在十方世界教化眾生。教化眾生,絕大多數的眾生耳根比眼根的能力殊勝,也就是看不大容易看得清楚,聽容易聽清楚,我們這個世界就屬於這種人。所以楞嚴會上,佛叫文殊菩薩為我們世界眾生選擇法門,二十五個菩薩提出他們修行的報告,文殊菩薩選擇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耳根圓通。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也是耳根能力最強,跟觀世音菩薩的法門相應,所以「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統統是用言語講經教學,那個時候並沒有記載。每天講,答覆同學們的提問,提問的很多有不少都有記載,特別是在小乘經裡面。我們看到小乘經很短,有的時候一、二百個字,為什麼?解答一個問題。看到佛的智慧,佛用什麼教化眾生?用音聲、用言語,所以能以妙音。這個音怎麼妙法?不用思考、不用分別,隨問就隨答,這個妙!我們碰到問題,問題要研究,要好好想一想,那就不妙;佛菩薩,你問他,他不要想的。
- May 19 Wed 2010 12:32
看破之後你的心是永遠清淨的
看破之後你的心是永遠清淨的
>>>「皆如金剛,不可破壞」,為什麼?你沒有辦法得到它。我們講控制、講佔有,不可能!你想控制它不可能,你想佔有它更不可能,這是事實真相。所以,我們起心動念想佔有、想控制全是假的,全叫造業。你造業,你才感得六道裡面的果報,感得三途果報,你說冤不冤枉?你造的業實在講也不可得,為什麼?它還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不可能的事情。將來業報現前的時候,無論是六道三途,實際情況還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依舊不可得。你天天憂慮,感覺那些苦受,不是冤枉嗎?天人天天在這裡享樂,天天歌舞昇平也是冤枉,兩個不同境界都是不可得!這個世界是什麼?世界是清淨寂滅相。這樣你才能真正把一切諸法的真相看破,看破之後你的心是永遠清淨的,你才能真正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這個時候性德現前。性德是什麼?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無量的相好,統統現前。這個東西是什麼?這個東西是整個宇宙,然後你自己就曉得,整個宇宙是自己。我們中國古大德,老子就講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他能說出這個話來,這個跟《華嚴經》講的相應。所以道家它也不是消極,它講到終極之處,「無為而無所不為」,你看這個話的意思,跟大乘教裡面講「無作而無所不作」,是不是一個意思?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是大乘圓教。
- May 19 Wed 2010 12:30
科學家發現物質不是真的無中生有
科學家發現物質不是真的無中生有
>>>初學的人還是難懂,可是我們學過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的對話,你就懂了。佛很善巧,提了一個問題問彌勒菩薩,一念,凡夫這一念動個念頭,這一念裡頭有幾念、有幾相、有幾個識?這個話,佛要是問我們,我們答不出來,甚至我們不懂佛的意思。彌勒菩薩清楚,彌勒菩薩回答「舉手彈指之頃」,這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以這個為基數,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的念頭,三百二十兆。佛問,我們凡夫動一個念頭,這個念頭有多少微細的念頭?彌勒菩薩說:三百二十兆個念頭,細念,是我們一彈指那個念頭。「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念念生起物質現象。現在科學家發現,物質不是真的,無中生有,跟這裡講的不是一樣嗎?無中生有。存在的時間太短,一彈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那麼短的時間,這不算秒。如果算秒,現在講算秒為單位,我們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三百二十兆,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它存在的時間,就是物質現象存在的時間。這個概念,如果大家還不容易體會,我們就想電影,我想現在人都看過電影,不是電視,電影。你看電影放映機裡面,它的膠片一格一格的,一格是一個畫面,就是我們講的幻燈片。放映機的鏡頭打開,這張底片照在銀幕上,一張幻燈片,再關起來這一張拉上去,再打開鏡頭第二張幻燈片。第一張不是第二張,第二張不是第三張,張張是獨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