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F文件-世界教育 (29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不同種族、
不同文化不同信仰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文化在 就能做一個轉機
 >>>真正要把這些事實真相講透徹、講明白,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一般人來,那是經典上所說的,是來酬償業報。你過去生中行善,你到這個世間來享福,你過去生中造惡業,你到世間來受苦、來受難,就這麼回事情。所以佛說「人生酬業」,一句話就答覆了,這些人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酬業的,業是自己造的,不是別人造的。大聖大賢、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他來做什麼?他來教化眾生,來成就眾生。根熟的眾生幫助他作佛去,念佛往生的都是根熟眾生,生到極樂世界就是去成佛,這是無比殊勝的大事;沒成熟的幫助他善根增長,他已經有善根,沒熟,幫助他成長,提升他;沒有善根的幫助他種善根。覺悟的人他到世間是幹這個,這就是俗話所說的乘願再來,是來幫助苦難眾生的、是來傳法的,無論是什麼身分,各行各業裡都有,也就是他示現的是個好的樣子。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快樂的是幹我這個行業
  >>>底下一首偈接著講,講得就更好,他說「不求五欲」,五欲是財色名食睡,你要求這個東西你就有煩惱,你喜樂就得不到。五欲得到,財色名食睡得到不是很歡喜嗎那個歡喜裡頭有情執,那不是真歡喜,那個歡喜裡頭不乾淨,有染污,五欲丟掉你又苦惱了。那個歡喜是苦樂之樂,是相對的,法喜充滿這個喜它不是相對的,因為它不是外面求來的,從內心裡頭你自性裡面的歡喜,我們自性原來就是歡喜的。所以,愛心出自於自性,它不是對立的。世間人苦樂是對立的,苦樂是對立的,那個樂也不是真樂,這個道理要懂得。「王位」,王位很苦。我在澳洲見到總理,忙得不得了,他告訴我,晚上睡覺只能睡五個小時。跟我見面泡了一大杯濃咖啡,他告訴我這個提精神,沒有這個不行。我跟他說了一句開玩笑的話,我說在現在這個社會各行各業裡頭,最辛苦的就是幹你這個行業,王位。你每天開多少會頭腦有多少事情我說在這個社會裡頭,最快樂的是幹我這個行業,沒事,萬緣都放下了,沒事。那個事情太多了,光是每天見客,每天跟人握手,很累。你要是想通了、看清楚了,你會幹這個事情嗎送我我也不幹,求我我也不幹,太苦了!代眾生苦,我是發了這個願,那個苦太苦了,太辛苦,不能幹。有人去競選、去幹的話,我很佩服他,他這個勇氣很了不起,我沒這個勇氣,這講真的。「富饒」,擁有財富好不好億萬財產也可憐,我也見過。我在香港,香港首富李嘉誠,我跟他見面聊了五十分鐘,富而不樂,每天不吃安眠藥不能睡覺你說多痛苦。所以佛聰明,釋迦牟尼佛聰明絕頂,他有王位他不要,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繼承他父親的王位。你看五欲、王位、豐饒他統統具足,大聰明人,做榜樣給我們看,捨得乾乾淨淨,日中一食,三衣一缽,過這種最簡單的生活,快樂無比。那不是糊塗人幹的,這個諸位要知道,是世間第一等聰明人他所選擇的生活方式,給我們後世人做榜樣。你有這些東西你心裡就有牽掛,你很不容易放下;你把這些東西統統都不追求,不要這些東西,你就很容易放下。放下執著,你就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六道可不好出,永遠不再搞生死輪迴,這是多麼大的福氣,多麼有意義的成就。「自樂」是小乘,這不是講別的,世間人哪有自樂,世間天人也沒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都沒有,阿羅漢、辟支佛他得自樂。但是他不主動去幫助眾生,眾生求到他,他也很慈悲,他會教你,你不去找他他不來找你。不像菩薩,菩薩作眾生不請之友,眾生有苦難,不找他,他來找你,找你幫助你,這是菩薩。後面「大名稱」,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高官顯爵,王位是國王,大名稱是大臣,佛教我們這個東西都不可以有。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54 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年輕的一件小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天,歐洲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在法國的某地乘車返回總部,參加緊急軍事會議。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of0053 智慧沒有開你沒法子廣學多聞
 >>>不過現在跟古時候比,有缺點也有優點,優點是什麼現在的高科技,我們把講的東西可以錄下來,可以重複、反覆的去聽,在過去不行,過去沒有,頂多做一點筆記。所以過去學經教的人確實是要有條件,第一個是他記憶力要好,第二個理解力要強,沒有這兩個條件就不能學經教。現在中下根性都行,別人一遍聽會,我聽十遍,我們光盤拿回去聽十遍;別人十遍學會,我聽一百遍,哪有不成就的!這是古時候人作夢都想不到的。現在我們有這麼好的一個緣分、機緣,要好好的利用。果然專心,我相信三年時間,一定在台上講得很好。一部經不斷去聽、不斷學習,為什麼一部經,心是定的,三昧在其中。學多、學雜了,廣學多聞,佛經上是有這麼一句話,但不是為我們說的,不是對初學說的,廣學多聞是開悟之後,也就是我先學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在一門裡面得三昧。三昧就是得定,定久了自然就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才廣學多聞,智慧沒有開你沒法子廣學多聞,智慧開了之後,所有一切經你一接觸就明白,不費功夫。一經通一切經通,那個通就是見性,性是一樣的,是一,千經萬論都是從自性裡流出來的。見了性之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講的經,你一接觸全明瞭、全都通達。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52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自己定的
 >>>
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佛說得很清楚,你在沒有覺悟之前,到這個世間來是受報應的,我們的身叫業報身;過去生中造的善業,你來享福的,你造的不善業,那你來受罪的。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自己定的,不可以怨天尤人,自作自受,業報身,六道輪迴是業報。覺悟之後覺悟之後那就像袁了凡先生一樣聽了雲谷禪師的開示豁然大悟,原來我們受的果報是自己造的因。那你反過來,我從今之後斷惡修善,命運馬上就改了。一生當中能不能成佛能!《華嚴經》上你看五十三參,帶表演的,善財童子不是一生成佛嗎這是漸修,他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上走上去的。《法華經》上的龍女厲害,她頓超,她不要一級一級的。而且龍女八歲,小女孩,放下起心動念就成就了。一生頓悟、頓修、頓證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個榜樣,在中國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個榜樣,我們看到深信不疑。可是我們自己業障很重,想放下放不下,這個東西很麻煩。那怎麼辦法門很多,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給我們示現的,我們確確實實可以接受、可以修學的,老實念佛。老實念佛要成就,祕訣在哪裡祕訣要放下萬緣,知道這世間是假的不是真的,這世間就像《金剛經》所說的「夢幻泡影」,不要再認真、不要再執著了,這樣念佛你會得三昧。先由功夫成片,再慢慢的提升到事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成佛了。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50 山河大地都是我的依報
  >>>
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從哪來的自性裡頭本來具足。惠能大師第三句講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是什麼自性是常寂光。雖然它沒有物質跟精神現象,它能現,《華嚴經》上講的宇宙,我們講依正莊嚴。宇宙是我們的依報,正報是自己,這個要知道。正報不是指一切有情眾生。一切人、一切動物在佛法講有情眾生,無情眾生,佛法講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講三種世間。依正不是的,依正講正報是自己,除自己之外全是依報,諸佛如來對我來說是我的依報,六道、十法界統統是我的依報,山河大地都是我的依報。自性裡頭,諸位記住,沒有虛空,虛空是自性變現的。大家要學過《百法明門》就很清楚,《百法明門》裡面把時間跟空間都列在不相應行法裡,不相應行法裡的方分,方分就是空間,時分就是時間,所以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的,都是心現識變的,這個《還源觀》裡講得太清楚了。怎麼現的大乘教裡佛常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就是那一念不覺。這一念我們不懂,我們起一念,我們打個妄想,不是的;我們不知道那一念,它太微細了。這是現代科學裡面講振動,非常微細的振動,自性是不動的,突然有這個振動,所以這個振動不是真的,是妄動,有這麼回事情。可是你要曉得,它不是真的,真心不動,這一動,阿賴耶裡面就出現現象,這個現相就是起二用。原來是一體,自性清淨圓明體,從體起用,起二用。這一動,沒有原因的,它不是真的,要有原因就變成真的,沒有原因,就這一念。一念不動就恢復正常,恢復正常就是常寂光、就是自性;所以凡夫成佛,在理論上講一念之間。這就是我們常講的起心動念,但是起心動念大家體會不到。彌勒菩薩所說的,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他們這一問一答實際都是教我們的,讓我們聽。世尊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念頭,我們動了一個念頭,佛說這個念裡有幾個念組成這一個念,多少微細的念頭組成這一個,凡夫這一念裡有幾個念有幾個相有幾個識其實這就是問的阿賴耶,因為這一念不覺就把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所以佛問幾個相這境界相。問幾個識那就是八識。彌勒菩薩答覆: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相),形皆有識。每一個形,這個形就是我們現在科學裡面講的基本粒子,佛法叫微塵,極微之微,肉眼看不見,顯微鏡也未必能看得到。佛說八地菩薩能看到,這跟你講科學,八地菩薩能看到那個念。我們這樣計算法,一彈指,我們現在用秒為單位,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三十二億百千,一千二百八十兆,你看一秒鐘。一秒鐘裡頭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頭,彌勒菩薩講的,念念成形,有形狀出來,就是物質現象,每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精神現象。《華嚴經》上說得很清楚,我們毛端,汗毛的毛端,這一個毛端裡面有無量無邊諸佛國土,佛國土是三千大千世界,毛端沒放大,佛國土沒有縮小,這科學沒說到。微塵也是如此,每一粒微塵裡面都有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的大千世界,重重無盡,那個世界裡頭又有微塵,微塵裡頭又有世界。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49 錯下一個字的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
  >>>
我們讀經,沒有三昧,我們功夫沒有到,三昧沒有現前,我們學的這些經教所講的,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這個講經,怎麼能不把經講錯古大德講,錯下一個字的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誰還敢講經早年我在台中追隨李老師的時候,老師勸我講經,不敢。你看人家證得菩薩果位,還得承佛威力加持才敢上台,我們怎麼敢!老師就告訴我,我們大家都不敢,將來這個世間沒人講經。這是事實,現在這個時代,得三昧的,我們不說別的,就講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得一心不亂的找不到了,到哪裡去找這樣佛法不是斷了嗎我們不發心,誰肯發心發心也不容易,老師教我們一個方法,他說他也用這個方法,他說「我上台講註解,古大德註解是文言文講的,我用白話文把它翻譯出來,錯了他負責任,我可以不負責任。」我想想這個也挺有道理的。李老師就教給我們,我們學經教,為人演說,完全不離註解。如果離註解也是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這非常重要。不但對佛經我們要遵守,對古大德註解亦復如是,為什麼這些古大德統統是見性的人。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48 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這五個科目
 >>>
學佛要守本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就示現榜樣給我們看。我過去講經也常講,要想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應該怎麼做每個人要從事自己的行業,把你自己本分行業做好,這就是印光大師常講的「敦倫盡分」。敦倫是什麼倫就是人與人的關係,五倫,敦是敦睦,就是於人際的關係要懂得和睦相處;對自己,在自己行業當中要盡分,我的本分要做好。我們這是一個行業,這個行業是什麼行業教學的行業,所以一定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他是什麼身分職業教師,我們參與這個行業就是職業教師,而且這個職業教師沒有收入,是一個社會義務工作者。我讀了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之後就曉得,釋迦牟尼佛的身分,要現在人來講,他是一個多元社會教育家,我們可以用這個來稱他,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家;他自己本身身分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一生教學不收學費。為什麼加「多元」?他是有教無類,跟中國孔子一樣,不分你是哪一國的人,不分你是哪個族群的人,也不分你信什麼宗教,你只要來,他就會教你,很認真、很誠懇的教你。所以佛的學生很多,常隨眾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講經法緣非常殊勝。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學,我們在社會上是義務教育工作者,我們所學的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47 這些年來學習儒家的《弟子規》
 >>>用什麼方法幫助性德裡面所講的四條,用這個就真的是仁慈、能仁。第一個是「隨緣妙用」。所以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善巧方便幫助一切眾生,著重在身教,言教是輔助,身教是正行。你看它頭一條是講原則,隨緣妙用,妙這個字意思很深。隨緣那一定是著相,妙用是離一切相,即一切相、離一切相這叫妙用,不著相,所以首先把原則說出來,教化眾生的原則。怎麼教法「威儀有則」,威儀是行住坐臥,佛家講四威儀。則是什麼則是規矩、好樣子,站有站的樣子,坐有坐的樣子,行有行的樣子,行住坐臥都有最好的榜樣給人看。也就是我們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給這個地區的眾生做最好的榜樣,這總的說法。細說呢細說就是佛家所講的戒律,儒家所講的禮,所講的規範,規矩、典範。我們這些年來學習儒家的《弟子規》,學習道家的《太上感應篇》,學習佛的十善業道、三皈五戒、沙彌律儀,這些都是屬於威儀有則,是要做出來給人看,這不是講的,是要把它做出來,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做出個好樣子,這個重要。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傳統文化宗教大學團結化解衝突
 
>>>
我每天除了講經之外就讀經,這些年來跟世界上許多宗教交流,所以我除了讀佛經之外,還要看看其他宗教的經典,跟他們交流的時候,我們有經典理論的依據共同學習,才能真正達到世界宗教是一家。希望宗教能夠團結,幫助這個世界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平。這個事也是我們自己本分之內的事情。這麼多年來,我們殷切的期望這個世界上能夠出現一個世界宗教大學、世界傳統文化大學。宗教大學是團結宗教的,其目的是真正做到宗教是一家,每個宗教可以在大學裡面成立一個學院,不同的宗教我們是同學,院系不相同。多元文化大學目標是團結族群,我們知道世界族群也是一家。在佛法裡面講,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這在大乘佛法裡面講得非常透徹,所以宇宙是和諧的,世界是和諧的,不應該有衝突。藉文化大學我們來研究探討各個民族傳統的文化,有很多族群沒有文字,但是他有傳說,這些傳說歷史、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古老傳統的神話、傳統的醫療,那裡頭都是智慧,應該好好的珍惜、整理、保存、發揚光大,這非常有意義。這就是《華嚴經》的精神,《大方廣佛華嚴經》。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46 還要用身教三輪講布施身口意
 
>>>所以三重障你才認識清楚,非放下不可。有不少同修真的是,我很想放,怎麼放法世尊慈悲,他把方法都告訴我們了,而且常常講,時時不離口,是慈悲到極處,教菩薩六波羅蜜,那就是對治的方法。用什麼方法對治你的貪欲佛教你用布施。又教我們捨得,比布施又高一層。布施,諸位要知道,你要真正懂得布施真實義,現在的金融風暴你就不在乎了,它跟你毫不相關,你懂得生財有大道。你想發財,財怎麼發的財從布施發的,財布施,愈施愈多。施財得財富,施法得聰明智慧,施無畏得健康長壽。這個要簡單解釋一下。財物包括的範圍很大,不難懂,我們要有布施的心,常常能夠有財物幫助別人,你不會缺乏,你會得到更多。得到更多怎麼辦佛教給我們捨得,你把那個所得到的東西還要捨掉,你可不能留。如果你要是留,不捨,就變成煩惱障。你法布施,法布施的果報是聰明智慧。得到聰明智慧有人不肯施了,吝法,總想自己留一招,別人不能勝過我,我總要留一招,這叫吝法。吝法會造成什麼所知障,障礙你不能夠見性,障礙你不能夠開悟。所以佛講得好,你所得到的要捨,不可以留,愈捨愈多,愈多愈捨。總而言之,保持你心地裡頭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無論你是在財用上、智慧上、健康長壽上都沒有罣礙,這叫得大自在。所以你能夠捨就得自在,你不能捨就不自在。所以菩薩聰明,接受世尊的教誨,沒有一個不捨的,不捨就不叫菩薩。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45 世出世間一切法本來具足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八0卷)  2007/1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80 ★請上網看全文★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44 想爭取名聞利養

這是講人法界裡就具足十法界。我們雖然得人身,想想我們得這個人身現在在哪一法界,而且這個十法界還不是穩定的。我們念佛人,在念佛堂上念上一個鐘點的阿彌陀佛,這時候心很專、精神很集中、專注,你念這一句佛號沒有雜念,這一個小時你在佛法界,這一個小時你在極樂世界。它怎麼會一樣?我們現在這兩個小時在學習《華嚴經》,這是菩薩法界、這是聲聞法界。如果我們在想發財、想爭取名聞利養,很可能就變成餓鬼法界、修羅法界、羅剎法界。起心動念,境界就不一樣,所以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佛在《十善業道經》裡面講得很清楚,給龍王說的,這個世間眾生心想異故,所以種類無量無邊。沒有一法不是從心想生。到心什麼都不想了,那就叫三昧、就叫做正受。所以我們的受一定自己要明瞭,要肯定自己我們的受是不正常的。正常的受,我們從大乘佛法的標準上來說,最低的標準是阿羅漢,真正算是得到正受。嚴格的說,阿羅漢還不行,嚴格的說什麼人得真正正受?法慧菩薩,他得的才是真正正受。四聖法界裡面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是相似正受,不是真正的正受,相似的正受。這是天台大師的意思。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43 看這個宇宙千變萬化
 佛在大乘教裡面跟我們講緣是什麼?緣是心動,就是不覺。一念不覺是第一個緣,這一念不覺就有現相發生。發生什麼?首先發生的是「能見相」,能見,我們今天講的精神。佛法裡面講心法,這個心法就是阿賴耶。能見相,見分。只要有能見相,那個境界相就現前,境界相是物質,那個物質就是能大師講的能生萬法。決定是先有能見,後有所見。能見跟所見都是依法性,法性是體。能見不是真的,所見怎麼會是真的?你把這個道理要是參透,真的搞通了,你的心定了。你看到這個千變萬化,看這個宇宙千變萬化,看到現在的人事千變萬化,看到社會現象千變萬化,你不會動心。你在境界裡頭怎麼樣?如如不動,就像玩萬花筒。真的,看宇宙、看人生、看社會、看六道、看十法界就是萬花筒,你知道這些現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怎麼會起心動念?你怎麼會去分別?你怎麼會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不執著,這個人就叫佛陀。所以佛說你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為什麼不知道事實真相?不知道事實真相是迷,就是不覺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42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下面法慧菩薩有一首偈子說得很好,「法慧偈云,佛子汝應觀,如來自在力,一切閻浮提,皆言佛在中」。怎麼說一切閻浮提?這地球不止一個,真的不是一個。你看佛在前面「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跟我們講宇宙的狀況、宇宙的形成。佛給我們說,一個單位世界,小世界,有一個須彌山,這是須彌山頂,一個須彌山,須彌山的四周有很多大洲、小洲。這個洲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星球,這是一個小的星系。在過去很多法師,我也不例外,都以為這個單位世界是太陽系。黃念祖老居士跟我談這個事情的時候,想一想他講的是有道理。他說經上明明講的,太陽是圍繞著須彌山轉的,太陽在須彌山的當中,那怎麼會是太陽系?這個話點醒了我。就是他給我們說出,他說這個單位世界是我們現在講的銀河系,我們在天空當中看到這個星雲,那才是一個單位世界,講得很有道理。須彌山是什麼?須彌山就是現在天文學家所講的黑洞,銀河系的當中,中心、軸心,是黑洞,並不是一個什麼高山。佛在三千年前出現在印度,印度許多的宗教學術家他們對宇宙的看法,我們今天講宇宙觀、人生觀,很多的說法佛是隨順大眾,因為這個東西並不妨礙,也不是很重要的。很重要的是什麼?很重要的是叫你放下,你放下之後,那個真相你完全看到了。你要不肯放下,你怎麼說都沒有關係,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的都不是真的。大千世界也不是真的,銀河系也不是真的,都是一個幻相,你怎麼說都無所謂,這不重要。這個原理原則我們不能不知道。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41 處事待人接物念念為別人著想

 如果你真正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想通了,想明白了,你要不要證得?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各個都希望你趕快證得,為什麼?你證得,他們這個俱樂部多一個成員,又來了一個跟我們境界相等的,歡迎。怎麼證得?現在我們知道了,放下執著、放下分別你就證得。只要這兩個證得,末後那個證得是不成問題的,為什麼?你天天親近大聖大賢,對你幫助太大!中國古諺語常講「凡事起頭難」,起頭是什麼?放下執著難。執著放下之後,往後就愈來愈容易。這個執著,這麼多年來我常常講十六個字,很多同學我這一提,應該你們都能說得出來。我們首先要放下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怎麼放下法?沒放下的時候,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利益著想,很少想到別人;學佛之後雖然也想到別人,還是自己為主。我們要把這個放下,那就是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念念為別人著想,不再想自己,把自己忘掉,你才能真正把這條做到。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這個要真幹。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40 在世間做許多慈善事業
 
下面說「若爾」,那要是這樣的話,「今或能信何耶」。像這樣講的話,現在有幾個人他能信,這是為什麼?何耶是為什麼,為什麼他能信?下面就講了,「由二力故」,有兩種力量在,所以他能信。「一現修淨福,稱所求故」,這個人在這世當中修清淨福,也就是行善不求果報,這叫淨福。行善不求果報,諸位想想看,這個人的心量就是《華嚴經》初講十種當機裡有一種叫大心凡夫。行善不求果報,這個心量大,這個人心清淨。一般世間人修善都講求果報,沒有果報就不幹了。所以諺語說「佛門好修福」,為什麼?捨一得萬報,你在佛門裡面供養一塊錢,回來的果報是一萬塊,真叫一本萬利,所以大家都願意到佛門修福。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佛門裡沒有妄語。今天這個世間做大官的、發大財的,都是過去生中在佛門修福,他要不在佛門修福,他怎麼能得這麼大的富貴?我們說這些話現在人不相信,但是古人相信。現在人不相信,現在人也不肯修福,不肯在佛門裡修福,換句話說,往後他們的福報愈來愈縮水。譬如這一生當中發大財的人,過去生中修的。過去在佛門中修,現在不知道了,不曉得在佛門修,在世間做許多慈善事業,他也有果報,但是沒有佛門這麼大。你要是問什麼原因?佛門教你修清淨心,不求福報,差別在此地。不求福報,那心大,沒有邊際。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39 你是在戲台上表演
 放下,前面舉善財也是如此,初住菩薩也是一樣,初住菩薩他已經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已入如來智慧,諸佛如來的智慧他得到了,這是自性本具。你沒放下,你就不得其門而入;你要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那你就入進去。如來智慧三道門,這要知道,這三門,三關,你得要破三關,自性智慧才現前。第一關就是執著,執著要放下,你就已入阿羅漢智慧,那不叫如來,阿羅漢智慧,第一關,六道沒有了,超越六道。而六道在半山,不是山頂,所以它不用須彌山表法  ,超越六道,六道裡面眾生比不上你,這要知道。再把分別放下,你已入菩薩智慧,那高一級,菩薩正等正覺。最後把妄想再放下,那就已入如來智慧,這就懂了,這很清楚的。所以我們哪個人沒有如來智慧?有,如來是自性,你有自性、你有本性,在大乘教裡面說法性、佛性,你統統都有,你都具足。法性、佛性、本性、自性是一個性,說出四個名詞,一個性。一個得了,四個全得到。沒有別的,佛就是教我們放下,教我們要捨。你明白這個道理,歡歡喜喜放下。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f0038 如來智慧三道門
 放下,前面舉善財也是如此,初住菩薩也是一樣,初住菩薩他已經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已入如來智慧,諸佛如來的智慧他得到了,這是自性本具。你沒放下,你就不得其門而入;你要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那你就入進去。如來智慧三道門,這要知道,這三門,三關,你得要破三關,自性智慧才現前。第一關就是執著,執著要放下,你就已入阿羅漢智慧,那不叫如來,阿羅漢智慧,第一關,六道沒有了,超越六道。而六道在半山,不是山頂,所以它不用須彌山表法  ,超越六道,六道裡面眾生比不上你,這要知道。再把分別放下,你已入菩薩智慧,那高一級,菩薩正等正覺。最後把妄想再放下,那就已入如來智慧,這就懂了,這很清楚的。所以我們哪個人沒有如來智慧?有,如來是自性,你有自性、你有本性,在大乘教裡面說法性、佛性,你統統都有,你都具足。法性、佛性、本性、自性是一個性,說出四個名詞,一個性。一個得了,四個全得到。沒有別的,佛就是教我們放下,教我們要捨。你明白這個道理,歡歡喜喜放下。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