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L文件-因果科學 (1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dol0032 心浮氣躁哪能學東西
 ***承接取段上下文*** 在中國歷史上還有個故事,天台智者大師,這我們在大師傳記裡面看到的,當然這不是妄語。法師講《法華經》,講到「藥王品」,他老人家入定了,當然入定的時間不很久。當他出定的時候告訴大家,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講《法華經》那一會沒散,他剛才見到了,他還去參加,去聽了一段,現在回來了。這不就是「一切諸世界中悉亦如是」?在,不是不在。問題是什麼?你有沒有緣!緣每個人都有,這個我們相信,你的緣有沒有成熟什麼叫成熟那些障礙你的緣還在不在如果障礙你的緣不存在,你緣就成熟了。我們今天是處處有障礙,這個障礙就是煩惱習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人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拿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想見哪個就見哪個,一切法想聽什麼就聽什麼。其實聽來聽去,法法皆如,法法皆是,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一法,這妙不可言。雖然參訪十方諸佛如來,供佛聞法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是真正的大乘。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31 科學不能解決問題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30 懂了之後你就知道怎樣用功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九八卷)華藏講堂  檔名:12-17-1898★請上網看全文★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29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七六卷)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76★請上網看全文★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28『若人聞已能忍可』
  ***承接取段上下文*** 第二個「奇」,『此法希有甚奇特』。奇是什麼?清涼大師講「謂初能具後」,這個奇怪,奇怪什麼釋迦牟尼佛是二七日中十四天裡面提到一些事情,居然是他晚年的事情,好像他有預言,這很奇怪。所以說時間沒有了,這句話就是說時間沒有了。最初講的,講的裡面很多問題都是以後所說的。《華嚴》實在講就是佛一開頭把他所證的境界全說出來,沒人懂。然後講小乘,慢慢的誘惑,就像辦班教學一樣。那學生不是這個根器好,辦小學,小學辦完再辦中學,中學再辦大學,大學再辦研究所。而這麼多層次都在《華嚴經》上講到。你看小乘,小乘裡面講到分量最重的就是倫理、道德、因果,大乘裡面,像華嚴宗判小始終頓圓,始教裡面這個分量還很重,但到終教裡面,哲學的分量就多了,哲學、科學佛都說出來了,到別教、圓教,哲學、科學就非常之多。《華嚴》它統統有,五個科目都有,非常之難得。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27所以才有善惡果報
  ***承接取段上下文*** 下面講「一切草木鳥獸等物,隨所至處則同其色,自常不變」。這是給我們講天上那些物質環境跟我們人間不同,人間這些東西有,但是它的顏色常常變,尤其現在變化更大。什麼原因?境隨心轉,現在的眾生心浮氣躁,妄念、妄想太多,所以外面境界都是不定的,都產生變化。為什麼天人他變化少?他心比我們定,他妄念比我們少。實在說這些事情我們能體會,不難懂,我們如果細心觀察歷史,中國人常講三十年是一世,三十年前的人,就以香港來說,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香港人很可愛,還挺厚道的,這三十年起了很大的變化,不一樣了。可是六十年之前的人更純更厚。這是講香港這個地區,那時候是英國人統治的。到中國內陸,愈是偏僻,人愈純厚、愈老實,妄念少,他每天生活的圈子就是他那個小範圍。農村裡面的人甚至一生沒有進過城市,到城市裡面去,這開世面,開了眼界;確實像古人所說的老死不相往來,你就曉得他的生活多麼簡單。妄想少,所以他居住的環境變化不大。現在變化大,連香港這個地方,兩年沒有來,再看的時候,很多變得就不一樣,甚至於年年不相同。從前人常講,古人常講,河山依舊,可是人事全非。但是現在河山不依舊,河山跟人事一樣的變化。只有找到很偏僻的地方,還是過原始生活,跟外界不相往來,那個地方還是依舊。我們如何在這個眾生妄念紛飛中能保持自己的清淨心如如不動,這叫功夫,這是修行。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25你什麼時候能做到無我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七四卷)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74★請上網看全文★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24 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七一卷)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71 ★請上網看全文★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23 都有神靈在管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七0卷)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12-17-1870★請上網看全文★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22 功德成就你的戒定慧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六九卷)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1869 ★請上網看全文★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21 能幫助這個社會恢復安定
***承接取段上下文*** 這些是什麼?這些一點都不奇怪,而是我們自己迷的時間太久、迷得太深,雖然偶爾有一下,像閃電一樣,閃一閃馬上就熄滅。但是這是好境界,為什麼?無量劫來從來沒有閃過,現在能閃一次,不容易!希望你能多閃幾次。這是佛法裡面小悟,這實在講不算悟,但是這是悟的徵兆、悟的預兆,不是壞事。不要去想它,不要去執著它,過去就算了。用心,只要心清淨,專心、專注,你會還有,以後次數愈來愈密集,這就好事情,慢慢就真的有小悟。真的有小悟在什麼地方發現?行動上發現。你要是沒有悟,你決定不肯放下;你肯放下,財色名食睡肯放下,你真的悟了,在這裡就起作用。悟了之後,你愈放下,煩惱輕、智慧長,往後真的叫一帆風順,提升的幅度是加速的;最初很緩慢,愈往上去速度愈快,是加速度,這是好事情。頭一關最難,頭一關就是嚴重的執著,這一關最難。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20 前途是世界末日
***承接取段上下文*** 聽父母的教誨、不聽教訓,父母沒有辦法教兒女。父子出了問題,於是一切問題都發生了,年輕人他在學校裡面不聽老師的,在家不聽父母,在學校怎麼會聽老師?背叛;在公司行號裡面不聽老闆的,在政府機關做事不聽長官的。他的標準在哪裡?他的標準是利害,於我有利的勉強跟你合作,於我沒有利益的就不合作,這問題多嚴重。這個問題一擴大就是整個世界的問題,也就是什麼?人跟人對立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矛盾的問題,當然會形成人與人之間衝突的問題。今天的衝突,夫妻衝突、家庭衝突、社會衝突、族群衝突、宗教衝突、國家衝突,這問題怎麼辦?這些事情太多、太明顯了,人人都知道。所以許多人懷疑這個世界還能好嗎?那我們想想在一個世紀之前,沒有人懷疑到這個世界還能好嗎?這個話你決定聽不到的。那也是戰亂,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的憂患意識沒有今天這麼嚴重。許多人都在想這問題怎麼解決?這是大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真的像西方宗教家所說的,前途是世界末日。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19 一飲一啄   莫非前定

***承接取段上下文*** 佛陀給我們示現,示現叫我們吃苦,他老人家走的時候丟了兩句話給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兩句話多重要,你要想成就,你要持戒、你要吃苦,為什麼?吃苦,對人間沒有留戀,真放下了。不能持戒,又不能吃苦,那怎麼辦?來生再來吧!這一生不行。可是這來生很長,來生你不曉得到哪一道去了,來生不容易聞到佛法,這麻煩大!所以世尊這句話就重要了,以苦為師,你要能吃得了苦,你對這個世間才沒有留戀。所以住在一個很好的環境,他往往就貪戀這個地方,這不錯!用不著,極樂世界不知道是真有、是假有?疑心就生起來。所以要住在個破廟裡面,生活很清苦,道心就起來;一富裕、一享受,道心就沒有了。佛陀真有先見之明,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就?不聽話。「積財喪道」,這句話大小乘經裡面佛說很多次,常常講。所以真修行,真想脫離六道,不管是在家出家最好不要有財富,有財富你就去不了。為什麼?你財富不曉得怎麼用法,還沒有處理妥當,阿彌陀佛來接引,就是感應那一剎那,時間很短,剎那之間那個感應,一個念頭錯了,阿彌陀佛就不見了,再想他來不容易了。為什麼?再想他來是妄想不是真心,一念是真心,二念就是妄心,妄心不起感應,這個要曉得。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18 為富不仁。雖然大富大貴
***承接取段上下文***
可是到今天麻煩來了,現代確實,民國初年確實還有些高僧大德講經說法的,參禪、念佛的,禪宗像虛雲老和尚,淨土像印光大師,教下像諦閑、圓瑛。但是在最近這半個世紀,在中國講一甲子六十年,這些老人往生了,確實後繼無人。為什麼?我們生在這個年代戰亂流亡,想學沒有機會,生活不安定,沒有修學的道場,也沒有好的指導老師,更不知道從哪裡學起,所以雖然是很用功,最後都變成佛學,而不是學佛。學佛是什麼?學佛要從基礎學,【紮根,那叫學佛。沒有基礎,以後都會變成佛學】,能講、能寫,寫佛家的文章,講佛家的理論,自己做不到。我說這個話不過分,連十善業都做不到,那就不要講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是以十善業做基礎,沒有基礎哪來的三皈五戒?三皈是學佛最高的指導原則,一入佛門就傳授給你,一生的指導。我們有沒有照做?就是想做也做不到。為什麼?你不曉得什麼叫覺,什麼叫迷,覺而不迷就做不到。你不知道什麼叫正,什麼叫邪,正而不邪你做不到。你不知道什麼叫清淨,什麼叫染污,你不知道,你怎麼能做到淨而不染?你不曉得。所以三皈只舉行個儀式,內容一無所知,這不是真的。真正明白了,受了三皈之後,學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從哪裡學起?從戒律學起。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諸佛如來教化眾生最高的原則,一切諸佛沒有例外的。我們有沒有從這下功夫?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17 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六二卷  2007/1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請上網看全文★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16 善知識要是真遇到
  ***承接取段上下文*** 《八大人覺經》裡面講的四種魔,五陰魔、煩惱魔、死魔,最後講天魔,那個地方講的天魔就是講他化自在天、摩醯首羅天,就是講這兩種。菩薩成道的時候,魔來障礙,魔來害他,佛以定力沒有受到干擾,定慧能化解。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裡面有降魔,那個魔就是摩醯首羅跟自在天王,自在天王就是他化自在天王。他干擾不了你,沒有辦法障礙你,【他回過頭來就給你當護法,確實他也護持你】。可是後世這些子孫,釋迦牟尼佛這些弟子,如果不如法,魔就加持你,叫你破壞佛法。『你真正修行,他護持你,你不修行,他叫你破壞佛法,換句話說,他要把你送到地獄去。這是魔,我們需要認識他,需要了解他』。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15  打著佛法的招牌欺騙眾生
  ***承接取段上下文*** 不能頓悟,像釋迦、能大師我們做不到,那怎麼樣?佛教我們漸悟,漸悟就是慢慢的放,天天放,月月放,年年放,這就對了。真正這樣幹法,有人幹個三年、五載開悟了,有人十年、二十年開悟了,有人三十年、四十年開悟了,悟了就成佛。像這種方法開悟的人在中國太多了,《五燈會元》裡面所講的就有一千七百多人。除這部書記載之外,宗門、教下我們概略的估計,中國在佛教傳到中國來這兩千年來,真正學佛達到這個境界的人至少也有一萬人。念佛往生的人不計其數,【生到極樂世界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也成佛。所以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宗門、教下開悟真的不簡單,宗門要修禪定,教下要修止觀,唯識法相要修五重唯識定,都不是容易事情。*唯獨淨宗方便、快速、穩當,成就特高,希望同學們不要放過,那你真的是有福報,大福報。】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14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承接取段上下文*** 摩醯首羅天王亦復如是,他也障道,摩醯首羅比他高,是三千大千世界主,就是他管,要用現在講他管多少個星系?他所統轄的是十億個銀河系。我們今天在地球上,還沒有看到有統治全球的王,統治全球才一顆星。你看他化自在天他統治的是銀河系,摩醯首羅統治的是十億個銀河系。但是諸位要曉得,沒有出六道輪迴,福報再大,壽命再長,他有命終的一天,他失去他的地位、他的權力,他所有的一切他會失去。他死了,一切都失掉,又要去搞六道輪迴,很辛苦。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13 這個人相貌長得好  
  ***承接取段上下文*** 佛給我們講人中果報,佛經有首偈叫「十來偈」,我們聽了之後應該要有警覺,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待人接物。十來偈第一個,【端正,這個人相貌長得好,端莊,端正莊嚴,從忍辱中來。一定能忍、能包容,他才有這個果報】。第二個說貧窮,貧窮是從慳貪中來。他貪心很重,貪而無厭,自己有的不肯施捨,不肯布施,吝嗇,果報是貧窮。地位很高的人,高位者從禮拜中來。待人有禮,自己懂得謙卑,自己謙卑,對人有禮,這個果報是高顯。下賤,貧賤,賤是沒有地位,是從驕慢中來,驕傲、傲慢。瘖啞是從誹謗中來。盲聾是從不信中來,不相信聖人的教誨,不相信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不相信。【長壽是從慈悲中來。短命是從殺生中來】。諸根不具是從破戒中來。六根具足是從持戒中來。佛這段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每一句後頭都有個來字,叫十來偈。我們只要稍微細心留意都能看得見,果報在哪裡?在眼前、在身邊。然後再自己回光返照,想想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起什麼心,動什麼念頭,做的是什麼,就知道來生果報是什麼,不要問人,自己比什麼人都清楚。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l0012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五八卷) 2007/10/29    檔名:12-17-1858 ★請上網看全文★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