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A文件-養生健康 (40)
- Oct 15 Thu 2020 16:46
【起心動念赤裸裸,遍法界一絲毫隱藏都沒有】 太上感應篇 第143-144篇
- Sep 14 Mon 2020 20:25
如何化解身體內部的病毒與地球的災難 太上感應篇 第130篇
- Jul 23 Sat 2016 14:44
《素食中餐身體健康》
- Apr 02 Sat 2016 21:01
教你養生素食全國特色!
- Jun 06 Fri 2014 14:15
久久久華藏淨宗學會-素食祈求化解災難世界祥和!
- Mar 23 Fri 2012 11:00
2011.3.10.淨空法師談-當前最急迫的
2011.3.10.淨空法師談-當前最急迫的一件事現在大家都想著二0一二,二0一二這個災難的預言,全世界的科學家有一半肯定,他說會有,有一半不以為然,他說銀河對齊是有這個事情,但是不至於讓這個世界走向毀滅,沒那麼嚴重,這是另一半人的看法。美國一位科學家,布萊登先生,他說二0一二這個災難的預言,實際上是讓地球上的居民,是一次反省、一個契機,只要地球上的居民能夠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就能把地球帶上更美好的明天。這個話跟佛經上講的一樣,問題地球上的居民能不能回頭?能不能放下自私自利?能不能放下名聞利養?
- Jan 18 Wed 2012 19:08
五福臨門-久久久華藏淨宗學會-年菜如意金玉滿堂
五福臨門-久久久華藏淨宗學會-年菜如意金玉滿堂
- Jan 18 Wed 2012 19:03
久久久華藏淨宗學會-龍年拜年贺新春2012
久久久華藏淨宗學會-龍年拜年贺新春2012
- Dec 15 Thu 2011 15:22
不用醫藥-紅斑狼瘡就這麼好的
不用醫藥-紅斑狼瘡就這麼好的
- Nov 24 Thu 2011 10:36
一世祕訣人生*改變命運
- Sep 22 Thu 2011 16:51
人要自愛就不會糟蹋自己-高素鼐
- Dec 31 Fri 2010 18:02
百香果花 及 未成熟果實 百香冬瓜
- Oct 07 Thu 2010 20:47
很好奇 不知它是什麼
- Aug 17 Tue 2010 12:56
宇宙之間萬事萬物你細心觀察
宇宙之間萬事萬物你細心觀察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六六卷) 2009/11/18 檔名:12-17-2066
- Aug 10 Tue 2010 09:12
完全符合自然規律這叫正定
完全符合自然規律這叫正定
>>>下面,大師在此地為我們解釋什麼叫三昧。「三者云正」,三這個字意思是正的意思,「昧者云定」,因為三昧是梵語音譯過來的,昧這個音意思是定,合起來就叫正定,「總言正定」,不是邪定,它是正定。什麼叫正定?完全符合自然規律,這叫正定。如果我們用意念控制,也能得定,那不叫正定,你是意念在控制的,你那個意念要消失的時候,定就沒有了,就失掉,所以那不叫正定。完全合乎自然,自然是什麼?自然是放下。真的放下,這叫正定,沒有昏沉、掉舉,沒有這個現象,精神飽滿,那你才能辦事。「無思所緣境也」,緣就是攀緣,境是境界,境界裡面有順境、有逆境,他統統都可以緣,他能緣境界,緣境界他沒有思,他用清淨心來緣。佛菩薩不但是清淨心,我們現在知道,菩提心裡面講的,真誠心來緣、清淨心來緣、平等心來緣、正覺心來緣、大慈悲心來緣,這叫做正定。正定不是每天盤腿面壁,盤腿面壁強迫你定下來,樣子好像是坐在那裡沒動,裡面還胡思亂想,那個得定叫邪定,那不是正定。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善知識,他是修禪定的,他在哪裡修?他在市廛裡面修。古時候叫市廛,現在叫什麼?現在叫百貨公司,最熱鬧的地方,他在那裡去逛市場。你看每天在美國mall裡面去逛,這裡也看看,那裡也看看,他在那裡定慧雙修。看得很清楚那是慧,如如不動那是定,他沒有起心動念,樣樣清楚,沒有一樣不清楚,所以它起作用。這是講「無思所緣境」。
- Jul 27 Tue 2010 13:51
見性之人生活空間擴大了
見性之人生活空間擴大了
>>>下面我們看清涼大師為我們說的,「今約本體」,現在就本體來「直觀經文」,我們來看經文。「則住處二字,總示其體」,菩薩住處,這住處兩個字是顯體。這兩個字用我們中國人俗話來說,諸位就更能體會這個意思,這叫什麼?見性。住處就是見性,見性就是住處,你現在住到自性,明心見性了,這就是住處。沒有明心見性,你還沒找到住處;明心見性,真把住處找到了。明心見性的事相在哪裡?實報莊嚴土就是相。在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就是相,華藏世界就是毘盧遮那的實報莊嚴土。性太大了,遍法界虛空界,廣大。「廣大以下,略顯其相」,與法界虛空等。我們在前面也透露一點信息,見性之人生活空間擴大了,遍法界虛空界是他活動的空間,遍法界虛空界好比是他的家,他在家裡拐拐角角是自由走動的,沒有一絲毫障礙。遍法界虛空界,這其中有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諸佛剎土。諸位一定要曉得,我們修行修到法慧菩薩這個階段,你要知道那是多麼的不容易。為什麼?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了成阿羅漢,不分別了成菩薩,不起心不動念這才是法慧菩薩的境界。這三大類的煩惱,哪一類你能斷掉?從哪裡斷起我也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從放下控制的念頭、放下佔有的念頭,你從這裡做起。為什麼要放下?因為一切法不是真的,你實實在在控制不了,你也佔有不了。你果然能佔有、能據為己有,你果然能控制,諸佛菩薩都來拜你做老師。他做不到,你能做到那還得了?他真的拜你做老師。這種物質、精神的現象,彌勒菩薩講得很清楚,不可執持,這個現象太微細,你沒有辦法執著,你沒有辦法保持它。就是我們常講的,你起這種念頭「我要控制、要佔有」,這叫妄心。這種人很可憐,做不到偏偏在那裡想,打妄想,苦了自己。了解事實真相,控制佔有的念頭自然從內心裡頭化解了,這個化解,你所得到的自在快樂是無法形容的。為什麼?你從來沒有放棄過,放棄之後真得大自在。看破放下以後才有自在,自在才能隨緣,不是我們說一下就可以隨緣的。我們隨順煩惱不是隨緣,隨緣必須放下之後才能隨緣,放下以後得自在,自在才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底下一句,「住三世佛家,結示住處」,這指出來,真的給你指出,你住在哪裡?住在佛家,而且住什麼?三世佛家,妙!過去佛不離自性,現在佛也不離自性,未來佛還是不離自性。你明心見性了,你不是住三世佛家了嗎?
- Jun 16 Wed 2010 11:13
老實人中庸之道待人接物有分寸
老實人中庸之道待人接物有分寸
>>>其實儒家也是這樣,儒家這個次第跟佛法次第是相似的,真正落實,你看他從格物致知,從這下手。致知是什麼?是把自性裡中庸之道顯示出來,這叫致知。中庸之道是什麼?儒家的大德講得好,我們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講得很多,總不外乎「誠明」兩個字,誠是真誠、誠實,我們一般人講老實。老實人可貴,老實就是中庸之道,他待人接物有分寸,很平常的道。頭一個,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這就是誠明,這是修行第一步,先學不欺人。具體落實像《弟子規》、像《感應篇》、像《十善業道》,那都是中庸誠明之道。這些東西在古時候都是紮根教育的基礎,所以古人比現在人厚道。現在人為什麼比不上古人?古人從小有家教,社會也重視,現在人相信科學,不能叫相信,應該叫迷信才對,相信不對,叫迷信科學,忽略了祖宗的教誨,忽略了佛菩薩的教誨,認為什麼?科學日新月異,那古老的東西能趕得上現在的科學技術?那還有用?這是現在一般人的價值觀,錯了。所以小孩從小就讓他學科學技術,學這些一般才藝,倫理道德完全不懂,小孩稍稍長大就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