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淨下空老和尚:修行人不慌張持戒修定求道心切
目前分類:I文件-佛寶法寶 (92)
- Nov 07 Sat 2020 17:19
修行人不慌張持戒修定求道心切 十念即是增上善根
- Nov 07 Sat 2020 16:45
一時瞋心造 難信易修
一時瞋心造
- Nov 03 Tue 2020 19:55
那個怨化解好難 為何要吃素一位小菩薩度父母的故事-德本法師回頭之路
那個怨化解好難
- Oct 29 Thu 2020 17:24
一天一夜住清淨心,勝在極樂世界為善百年 生病是增上緣雜心閒話障礙一念相應
一天一夜住清淨心,勝在極樂世界為善百年
- Oct 15 Thu 2020 16:41
對佛有信心,你什麼都不會害怕 太上感應篇 第138-139篇
- Sep 08 Tue 2020 23:02
淨空法師 :清淨心裡什麼都沒有 可不能聽錯 太上感應篇 第116-117篇
- Sep 07 Mon 2020 22:50
淨空法師 累積功德是多麼難 太上感應篇 第112-113篇
累積功德是多麼難
- Aug 31 Mon 2020 21:42
上淨下空老和尚: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原因 ?
- Aug 25 Tue 2020 16:49
一句佛號念到底,不是第一等福報不能念 聽師父說有聲書 81-82
- Aug 25 Tue 2020 16:45
淨空法師:如何化解怨結 聽師父說有聲書 80
- Jun 29 Mon 2020 18:47
上淨下空老和尚: 快瞭解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
- Jun 23 Tue 2020 20:07
上淨下空老和尚:發大誓願第一回【全集】
- Jun 11 Thu 2020 17:00
淨空老法師法語:故必能滿往生之願
淨空老法師法語:故必能滿往生之願
- Jan 23 Fri 2015 17:47
上淨下空老和尚:儒釋道的傳承
上淨下空老和尚:儒釋道的傳承
- May 19 Wed 2010 12:21
真理永恆不變超越時間空間
真理永恆不變超越時間空間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三三卷) 2009/01/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33
- May 11 Tue 2010 09:17
九族關係不能夠錯亂教倫理
九族關係不能夠錯亂教倫理
>>>中國古時候的社會教育,在形式上有三種設施,第一個是祠堂,家家都有祠堂,每個姓氏都有個祠堂。祠堂教什麼?祠堂教孝悌、教倫理、輩分,九族關係不能夠錯亂,教倫理。第二個是孔廟,孔廟教什麼?傳統的道德。第三個是城隍廟,城隍廟教什麼?道家的因果報應。你看就這麼三樣東西,祠堂、孔廟、城隍廟,就把這一方人教得規規矩矩。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社會安定,天下太平,靠教育!讀書人常常在這些地方講學,一般祠堂都會辦成學校,就是家學,就是家族的子弟學校,叫私塾。私塾在哪裡教學?在祠堂,這個很有意義,讓小孩進入祠堂,知道有老祖宗。從小就教慎終追遠,眼前的父母、祖父母,哪有不孝順的道理!連幾百年、幾千年前的老祖宗都念念不忘,都有恭敬心,所以對於現前祖父母、父母這些長輩懂得孝順。這種教育在古時候都有的。祠堂裡面還珍藏著一份好東西,家譜。家譜是什麼?家庭歷史,你可以一代一代往上面去追溯,這個人愛家。他不了解,對家的愛生不起來;他了解,愛家的情比什麼都深。這在全世界其他國家民族沒有,唯獨中國有,有家庭歷史,記載著你世世代代的承傳,你們家的家道、家規、家訓、家學、家業。所以,五倫裡面有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個後不是說你後代你有子孫很多,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子孫裡面有賢人,有聖賢君子,能繼承你的家道、繼承你的家學、繼承你的家業,這是大事。
- Apr 21 Wed 2010 17:27
他說最後滅的這個《無量壽經》
他說最後滅的這個《無量壽經》
>>>所以諸位要知道,《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是《無量壽經》第九個本子,《無量壽經》有九種不同的版本,這是第九種,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這一位老居士,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親近李老師,李老師有講過,講得不多,我們不太熟悉,是這個老人家晚年用了十年的時間,把《無量壽經》重新做一個會集本。《無量壽經》在《大藏經》裡面是有五種不同的原譯本。根據古大德文字記載的,我們知道《無量壽經》在中國,它來得很早,漢朝時候就來了,傳到中國來,總共到宋朝一共是有十二次的翻譯,換句話說,有十二種不同的譯本。我們知道從前沒有印刷術,印刷術是宋朝時候發明的,木刻版,宋朝以前沒有印刷術,所以這些經書都要手抄、要手寫,手寫諸位就知道數量不多,很容易失傳,一個災難、一個變遷就失掉了。我們中國編《大藏經》是宋朝,在把這些不同版本蒐集起來,發現目錄裡頭有,書沒有了,這十二種原譯本,《大藏經》上現在只剩下五種。用五種不同的版本,念起來就不方便,所以宋朝王龍舒居士第一個發心做會集本。這個人在我們淨宗是一位大德,學淨土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他最出名的一本書就是《淨土集》,《龍舒淨土文》,傳得很廣。
- Jan 07 Thu 2010 14:38
不可以有生滅尋思觀察
doi0013 不可以有生滅尋思觀察
我們從前面來看,真正入門是阿羅漢,阿羅漢是七信位的菩薩,《華嚴經》七信位的菩薩,入門。如果我們要把門檻放低一點,說什麼人入門?初信位的菩薩入門,也能講得通。初信位是什麼?小乘初果,大乘《華嚴經》上講的初信。能夠這樣講法,他斷八十八品見惑,見思煩惱,見煩惱斷盡。八十八品見惑,佛在一般教學上把它歸納五大類,好講,第一個是身見,也就是初信位的菩薩、小乘初果,不再執著身是我。凡夫都執著身是我,這身見,非常愛惜這個身,這是很嚴重的煩惱,你不能解脫。身不是我是什麼?身是我所,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就好像衣服一樣,我們把人身當作我,衣服是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初信位的菩薩,他就明白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這一關很重要。這個破掉之後,你就入《金剛經》上所說的「無我相」,無我相那就無人相了,你看到別人也不執著了。「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眾生是宇宙,壽者是時間,你漸漸能突破時空,這入門。登堂,阿羅漢以上就登堂,十信位裡七信、八信、九信、十信,這登堂;初住入室,入如來智慧之家,為真佛子。所以入門、登堂是相似位,不是真的,真佛子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