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是幫助正法久住的事情要做現在網路電視很進步

這個偈頌清涼大師也有註解,第一首偈,「初中前偈」,就是第一首偈,「出其妄觀,假設長時,以況暫見」,暫是暫時。所以他講『假使百千劫』,這是長時間,『常見於如來』,常常跟佛在一起,有沒有這個人?太多了。我們天天接近道場、天天看到佛像、天天讀誦佛經,這不就是「常見於如來」嗎?有沒有真見到?沒見到。為什麼?『不依真實義,而觀救世者』,救世者是諸佛如來,沒見到。救世者在不在?在,就在眼前,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你真的把《華嚴》體會到,懂得了,你就明白,像我們前面所講的,所有一切眾生全是諸佛如來。孔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見到善的,好好跟他學;見到不善的,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孔子也懂得。我們用這種心態來學,那你真的見佛了,你真的看到了。善惡的標準,經典就是依據,與經典所講相應,善的,與經典所講不相應就不善。今天學佛很難,為什麼?標準失掉了,所以長時間勤苦薰修而得不到效果。效果是什麼?煩惱輕、智慧長,這是效果。我們反省,我們是不是煩惱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是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我們學錯了。為什麼?效果沒看到。
看到「不依真實義」,讓我們立刻就想到四依法。世尊滅度的時候,阿難代表我們大眾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依他作老師、聽他的教誨,佛滅度了,不在世了,我們依靠誰?世尊沒有指定代理的人,為我們說了四句話。第一教給我們「依法不依人」。這句話講得好,法是什麼?法是經典。經典是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不是,這個一定要知道。經典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裡流出來的。你只要見性,你說出來的東西肯定跟釋迦牟尼佛講的是一樣,自性流出來的;換句話說,是你自己自性裡面流出來的。為什麼這個經典你一看之後,愈看愈歡喜、愈看愈愛?是從自己自性流出來的。我們現在自己自性有堵塞,妄想分別執著堵住了,流不出來,看到釋迦牟尼佛流出來了,愈看愈歡喜,跟自己有相應,這道理在這裡。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的字字句句是我們的自性,這是真實義。你要以為我要依釋迦牟尼佛講的經典,依他不依自,你不依真實義,你見不到佛。你如果曉得字字句句是我自性,你才能見到真實義,你才真正能夠見到「自性釋迦,唯心娑婆」。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是自性變現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原來是見自佛,不是見他佛。自他不二,那就恭喜你,你入不二法門。這是四依法頭一個,「依法不依人」,我們不是被人牽著鼻子走,我們是回歸自性、回歸性德,這不一樣,你不能不明瞭。

第二句告訴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就是真實義。世尊當年在世時間很長,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接觸的人太多了。有問世間日常生活雜碎的事情,佛都答,問六道輪迴的事情、問改造命運的事情,多了,在《大藏經》裡面是應有盡有。那些是什麼?那些是不了義,那些都是叫雞毛蒜皮的事情。了義是什麼?了生死出三界、明心見性,這大乘,所以一定要曉得。《法華經》上講清楚、講明白了,佛出現在世間,「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那你就曉得,方便說的是不了義,一乘法是了義,一乘法是教你這一生作佛的方法。一生能不能成功?能,只要你真信、真解、真行,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你把這些道理、方法都搞清楚,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成佛了。
從前我跟章嘉大師,大師告訴我,轉凡成聖一念之間,我們那時候年輕聽不懂,學了這麼多年才知道。他常常跟我講放下,所以印象非常深刻。你看看三乘人,放下執著是阿羅漢,放下分別是菩薩,放下妄想本來是佛,你放下就是,幾時放下幾時成就。三個都不放下呢?六道凡夫,還要搞六道輪迴。所以這樁事情,自己心裡要認真去思惟、去觀察,多想想,六道真苦,我們這一生過來了,難得這麼多年終於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信解有基礎了,行不徹底,是放下了不少,不夠徹底,怎麼辦?還要放。尤其現在我們看了很多預言,也有一些靈媒傳遞的訊息。巴西朱瑟里諾這個預言家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到二0四三年,只有三十幾年了,不長,到二0四三年,世界上的人口只剩下十分之二。也就是說,十個人有八個人在這三十多年災難當中都死亡了,剩下來十分之二,十個人剩兩個人,天災人禍!我們要不要受這個難?這個權不在別人,在自己。如果我們自己還不改變心態、行為,那就得要受,受了之後還要繼續搞輪迴,真的是沒完沒了。如果我們真的覺悟,不想搞了,那有辦法,放下萬緣,外面的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最重要的,放下分別執著,一心念佛,三年到五年決定成就,移民到極樂世界去,生死就沒有了。
我移民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修其他的法門難,修這個法門容易,分別執著放得不徹底也行,只要真有決心放下就能往生。不像修其他法門,其他法門要真放得徹底你才能證果,最低限度你要證到小乘須陀洹,你才有把握在災難當中不墮三惡道。不驚不怖,沒有驚慌、沒有恐怖,什麼災難來了你的心是定的,你的心是清淨的,那是須陀洹。到這種功夫,依舊不能擺脫輪迴,他還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才能證阿羅漢果、才能超越六道。所以想來想去,還是極樂世界容易,極樂世界方便,想去就去了。善導大師告訴我們,這是淨宗第二祖,古人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阿彌陀佛在中國化身,那麼善導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親口所說的。他說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但是事實上李老師以前告訴我們,以台中蓮社做比喻,一萬個念佛的人,蓮友,真正往生的只有兩、三個。什麼原因?老師講得很清楚,那兩、三個真幹。其他的雖然是天天念佛、天天在聽經,世間煩惱習氣放不下,所以只是阿賴耶識裡面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這一生去不了。真去就要真幹,真幹,個個得生,什麼都要放下。
哪些事情我們該做的?真正是幫助正法久住的事情要做災難來了,道場都沒有了,這是很可能的事情,沒有關係,道場建立一天有一天的功德,存在兩天有兩天的功德,不要想得很長遠,真實功德。你若說我今天建了,過兩年就沒有了,這建它幹什麼?錯了,你的機會當面錯過。印經,真實功德,數量大,全世界到處結緣贈送,縱然全世界災難起來,不可能完全被毀滅,大部分毀滅了,還有少數存在。印祖告訴我們建小道場,小道場容易,可以建很多。他老人家告訴我們,建念佛堂,多大?容納二十個人就行。這個主意好!大概他老人家知道現在世界的狀況。小念佛堂容易,你說我要建一個大廟,不如建兩百個小念佛堂,真的成就多少人。小念佛堂很簡陋,人在那裡面沒有貪心,他才一心辦道。大的道場有些是中國宮殿式的,富麗堂皇,人進去都會起貪心,都想擁有,於是就變成鬥爭道場,那就不是正法,這不可以不知道

 弘法利生用網路電視,這真正有效果。現在網路電視很進步,效果非常好,不亞於衛星。衛星的成本高,寬頻網路電視成本很低,在台灣我聽說有兩千多萬台幣就可以造。兩千多萬台幣合美金大概是五、六百萬的樣子,全世界人都能看到【,所以成本很低。找一個小地方來培養講經弘法的人才,這叫真實功德,】幹這些事情這是依真實義,他見到真佛。
 幫助眾生、成就眾生,哪些人?老年人。年輕人他還忙著他的事業,你叫他學佛他沒有興趣,心不在焉。老年人退休了,沒事情幹,這時候叫他學佛,不學佛他看到他也會來,這就是緣分。所以我們提倡建老人公寓,幫助社會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這是好事,讓老年人把這個道場,也就是自己的家園。所以我過去常常想,想著應該把它造成五星級酒店式的方式,也用酒店方式管理。這個酒店譬如有五百個房間,每一個房間可以賣,我們看到這個地方合適,我們在那邊買個一間,住在那邊。這裡面有念佛堂、有講堂,我們把它規劃、設計、教學,老人住在這裡面,這裡面是老人公寓,也是老人大學,也是老人學佛的道場。老人所希望擁有的應有盡有,大家互相在一起照顧。老人住在這裡面,採取酒店管理的方式,你的房間每天有服務生去給你打掃、去給你整理,你自己不要操心。三餐飯有餐廳,餐廳可以多做幾個,各種不同的口味。如果是不同信仰的也能住在一起,多元文化,這裡面有佛堂,也有基督教的小教堂,也有回教的小教堂。
 這樣一間一間的賣,成本很低。譬如我想到在國內,如果是一個單位,就是一個房間,這個房間他不是住旅館,它是要住家,住家的面積要比旅館大一點,房間比旅館大一點。一個單位賣人民幣二十萬,五百個單位就是一億,會建得很好,一切設施完備。當然照顧老人,老人不能離開小孩,所以一定要辦一個附設的小學、幼兒園,老人常常跟小孩在一起,心情不一樣。另外一定要附設一個小型的醫院,照顧老人的醫療。外面院子要大,像小型公園一樣,他有活動的空間。老人真正享受到晚年養老的這個目的,這個有意義。現在國內有幾處已經在計劃進行,好事情。所以,往後的道場是以度老年人為主。
 我這個念頭、動機是一九八三年在舊金山講經,講了一個星期,處所就是老人公寓。那個老人公寓裡頭有四百多個單位,規模很大,它附設一個托兒所,我們在它大廳裡面講經。這個老人院住了不少中國人,學佛的人來聽,不學佛的人他沒事情幹他也來聽。所以我說二十一世紀的佛教道場應該是這種方式,不要再搞寺院庵堂。老年人退休他真正有地方去,真正有地方養老、有地方學習、有地方修行,他會過個非常幸福美滿的晚年,目的在此地。這是個很好的慈善事業,現在兒女不養老,我們用這種方法互助合作彼此照顧。而且召集一批年輕的員工,這些年輕員工統統要受《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的訓練,要讓他們的員工有六個月的培訓、學習,他才知道怎樣為這些老人服務。使老人住在那裡面真比住自己家裡還好,家裡兒女不孝順,這裡頭員工都是孝子賢孫,要做到這個標準。等他們真的有規劃好、推出來了,我來給他們做廣告,把這個訊息告訴大家,首先我們學佛的人有地方在一起共修了。
 所以,這是要依真實法,不可以不依真實法,不依真實法見不到真佛。這一段還沒講完,下面還有一首,說明他為什麼不依,不依的時候後果如何,下一首偈講得很清楚。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tb 的頭像
    amtb

    久久久華藏淨宗學會 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