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發心學佛開始一直到老死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四三卷)  2009/9/25 檔名:12-17-2043
  昨天我們將這堂課做了個溫習,像李長者在《合論》裡面所講的,「發心、治地、修行」,這三個是《華嚴》修學的基礎,我們要特別重視,要在這上面下功夫。心沒發出來,雖然十幾年、幾十年,天天都在念「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確實多少出家人念了一輩子,從發心學佛開始一直到老死,一生當中這四句偈不知道念多少遍,為什麼就是發不出來用佛法的術語來講,總不外業障太重。業是什麼業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行為。行為裡面有善、有不善,殊不知不善的行為障道,善的行為也障道,善與不善總出不了六道輪迴,善的行為感應的是三善道,不善的行為感應的是三惡道。我們一定要知道,佛經上講的業障,善、不善都在其中。學佛的同學,尤其是學淨宗的、學淨土的,淨土怎麼修法淨土是善、不善業統統放下。他修什麼他修淨業,心淨則佛土淨。心淨了身就清淨,還造不造業照樣還造,不造怎麼行從早起到晚上睡覺,你怎麼能不造業但是真正會修的人,他造的叫淨業。什麼叫淨業善業也好,惡業也好,事上造了,理上沒有,相上造了,性上沒有,這就叫淨業。
 >>>
這話怎麼講法我們真正修淨土的同修不能不知道,身口造了,心裡沒有。心是什麼心裡面就一句佛號就對了,二六時中念念不忘六字洪名,這叫修淨業。在日用平常當中,身口的行為決定是利益眾生的,利益眾生有時候有善言,也有時候有惡言,善惡都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叫淨業。修淨業記住,初住菩薩是發心住,一定要發菩提心,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自己要真幹。我為誰修行為誰修苦行為度眾生。釋迦牟尼佛已經早就成佛,為什麼在三千年前給我們示現八相成道,修行證果,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苦行!為什麼還不是為了給我們做一個好樣子。這個樣子顯示什麼顯示萬緣放下,你看他老人家真放得下。在《華嚴經》上教我們,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他做給我們看,確確實實把財色名食睡斷掉。我們學佛對這些東西還會不會起心動念還會不會分別執著還有沒有佔有的念頭、控制的念頭、支配它的念頭有沒有這些如果這些念頭還沒有放下,這叫染污,你的心不清淨,這什麼心?這叫輪迴心。輪迴心所幹的一切統統叫輪迴業,出不了六道輪迴。
 >>>修淨土的人他造的是淨業,淨業是什麼他就不是輪迴心,什麼心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平等心所造一切業都叫做淨業,你想這個多重要。從這個基礎上這入了位,這位是初住,發心住。這個地位就是我們世俗一般人講成佛,真成佛了,不是假的。禪宗裡面所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在《華嚴經》上就是發心住,所以他有住。那你就曉得,十法界沒住,六道那當然就更沒有,十法界裡頭包括六道,怎麼叫沒住好比我們在學校念書,你上了學你念一年級,明年你升二年級,沒住。如果要住在那裡,那不就留級了嗎年年是一年級,總升不上去那你就住,你住在那邊。從一年級一直到十年級都沒住,到十年級畢業,畢業就有住。初發心住就是在十法界畢業,永遠脫離十法界。特別是現代人,我們的感受非常敏銳,為什麼你想想自己是不是心浮氣躁一般大眾不例外,我們佛門弟子也不例外,心浮氣躁。再說得粗俗一點,現在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常常聽說社會上報導,這樣的危機、那樣的危機。我們剛剛過了一個經濟危機,現在又聽說有什麼能源危機、糧食危機、水資源危機,太多!這些話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災難太多了。
 >>>
我們什麼時候才真正有住這個事情難。為什麼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你才能夠證得圓教初住菩薩這個位次,他是真住不是假住,雖然往後他還有十行、有十迴向、有十地、有等覺、有妙覺,有這麼多不同的等級,實際上呢實際上他如如不動,他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所以大經裡面說「總不離本不動智佛」,不動智佛是什麼是我們的自性。他為什麼不離因為他見了性。見了性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等級這個我們在講席裡面多次的報告,這是因為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沒斷盡。他沒有十法界,他只有一法界叫一真法界,這個法界的名詞,就是大乘教上說的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實是真實,不是假的。佛法的真假,它的定義很簡單,凡是會變化的那是假的,不變的叫真的。初住菩薩明心見性,就見到不動智佛。不動智佛,實際上,惠能大師他明心見性,有沒有講到不動智佛講到,不是這個名稱,他給五祖的報告,其中有一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本不動智佛。不動就是定,這是自性本定,不是修來的。我們修來的定都有入定、出定,自性本定沒有出入。雖然我們今天迷失了自性,墮落到六道輪迴,我們自性動了沒有沒有動,這個要知道。到底我們什麼東西動我們的妄念動了。自性何以不動自性沒有念,所以它不動。無念就對了,有念就錯了。修無想定的人,他是不是成就了沒有,無想定還是有念,有什麼念?有無想的念頭,「我沒有想,我什麼念頭都斷了」,他還有這一念,這一念還不行,可見得這個不容易!無想定在第四禪,那是很高的功夫,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他不是性定,不是自性本定。
 >>>
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自性,像能大師所說的清淨,「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在哪裡就在當下,「不離一時一念一法一行」。所以見了性的人,性在哪裡頭頭是道,左右逢源,無有一法不是!像這些重要的經句,我們必須要常常記住,要常常提醒,這個提醒是什麼?提醒我們觀照,我們才能把那些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觀照是覺,失照的那就是迷,我們功夫不能得力,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的時候提不起觀照,迷了,麻煩在此地。有一些人,學佛的人真有,學習的經教不多,煩惱習氣很重,日常生活當中確實提不起觀照。怎麼辦諸佛如來確確實實有大慈大悲、有善巧方便,教給我們一個方法,你能夠不離一時一念一法一行,你把這個方法全用上,行,保證你這一生成就,這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的德號,真的嗎真的。為什麼我們在經論註疏裡面,看到古大德用科學的方法,把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說法教學的這些經論總結一下,得到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千經萬論最後都歸結到阿彌陀佛。
 
 http://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第二0四三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tb 的頭像
    amtb

    久久久華藏淨宗學會 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