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j0005等到來生來世再幫助他

我們再看下面,「又向云」,向是一向,這就講得多了,「色性難思等」,像這樣的開示很多,這舉一個例子。色是法相,性是法性,法相從哪裡來的?是法性變的。我們在前面用法相的四分跟諸位解釋,法性是自證分,法相是見分跟相分,見分我們現在人稱為精神,相分稱為物質,物質跟精神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物質跟精神都放在色裡頭。法性能變能現,精神跟物質是所現所變,所現所變的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有,剎那生滅,這個要知道。這裡面的理、事都不可思議,太深、太複雜,難思。佛說這些話就是「總持」,總持就是總的綱領,總的原則,「是色陀羅尼自在佛等」,陀羅尼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總持,佛用這個來表法。自在佛,這個自在佛就是理事無礙,根境一如。說「亦應云」,也可以這麼說法,「分別眼性難思」,眼就是色,「有眼陀羅尼自在佛等」。這是世尊跟我們說,無量無邊諸佛,有眼陀羅尼自在佛、有色陀羅尼自在佛。我們讀到這些經文,要懂這些意思,要能體會到。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d0007學得愈多傲慢愈大

所以在中國過去,三代那些聖王,像堯舜禹湯他們心目當中,人民不好,他不責備人民,責備自己。我沒有學得好,我沒有教得好,真正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他們知道所有一切不善不在外面,在自己,這是太難得了,在佛法裡面只有佛菩薩能做到,凡夫很困難。中國古聖先賢這些老祖宗,在佛法裡頭說,我曾經就問過李老師,**我說像孔子、孟子、堯舜禹湯,是不是佛菩薩在中國應化?老師笑笑:理上講得通,事上沒有證據。這真的,事上沒有證據,理上講得通;換句話說,我們學佛的人要這樣肯定。世間人,尤其學科學的,他們不相信,他們要事相上有證據他才相信,事相上沒有證據,他不相信。這個障礙叫所知障,他研究的東西研究得很多,分別執著沒放下,那就變成所知障。所以我跟諸位報告過,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去參學,三十歲示現成道, 參學十二年。 他十二年所學的這些東西,*如果妄想分別執著不能放下,那就是像今天的科學家、哲學家,***變成所知障了。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n0006你從這裡包容他
所以要曉得,心量,我在過去講經常說,你要把心量放大,大到什麼程度?大到把六道擠破,你就出了六道。再大,再大把十法界擠破,你的心量超過十法界,比十法界大,那就出去了;比六道大,你就超出六道。我從前講經曾經教大家用這個方法,這個好懂!你的心量不大,你不能容忍,所以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如果心量很小,貪心很重,你出不了鬼道。現在雖然你得人身,你從哪裡來的?你從三惡道來的。這一生得了人身,得人身之後你帶著有濃厚三惡道的習氣,三惡道的習氣就是貪瞋痴。你貪瞋痴很重,心量很小,嫉妒心很重,瞋恚心很重,這樣的,你就看到這個人是從惡道來的。將來怎麼樣?將來一轉眼他又回到三惡道去。這樁事情《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在惡道裡受苦,地藏菩薩很不容易把他超度,脫離餓鬼到人道來。人道裡一打轉,沒有多久他又回去了。這鬼王說你怎麼又回來了?進進出出不知道多少次!從這裡顯示出地藏菩薩慈悲,把你度出去又回來、度出去又回來。這什麼?習氣太重,心量窄小。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h0004都不外乎修止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三九卷)  2007/9/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o0002甚至於還有挑撥是非  

我們講今天學佛,甚至於天天在這裡講經說法,我們還貪圖名聞利養,心不善;我們的行為,還用種種方式去欺騙別人,行不善;口裡還有妄語、還有惡口,甚至於還有挑撥是非,兩舌,這不能往生。這要跟那些阿公阿婆去比,相差太遠了。這都是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為什麼我們的道業不成?為什麼人家學的時間並不長,居然能夠預知時至,站著走、坐著走,這我們看的很多,聽說的就不必說,更多了。為什麼?我們對於經教,了解不夠透徹,我們的信心,古人說叫「露水道心」,或有或無,有時候信,有時候不信。不信,才敢造業,才敢騙人。信,怎麼敢?信就不敢了。還有惡念,貪瞋痴的念頭,這不信。為什麼不信?解得不夠透徹。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h0003貪瞋痴慢是俱生煩惱

這後面講的是『大士光明亦如是』,佛菩薩光明裡面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時時刻刻在加持你。『有深智者咸照觸』,「深智」是具足三學十善,他就有感應。三學是戒定慧,具足三學十善的人能看到。『邪信』是外道,『劣解』是二乘,底下是『凡愚』,這個凡愚就是充滿了貪瞋痴慢。貪瞋痴一般人很容易懂,慢疏忽了,他並不以為他自己驕傲,自己的毛病自己很不容易覺察。學佛的人要承認,傲慢有沒有?肯定有,只要是人,他就有傲慢。為什麼?佛法裡面講得很清楚,貪瞋痴慢是俱生煩惱,末那識裡面就這四樣東西。末那識是我見(就是我執)、我愛(愛是貪)、我痴、我慢這四大煩惱常相隨,你怎麼會沒有?你要沒有,你是菩薩,你不是凡人。轉八識成四智的人他就沒有,那是什麼人?至少是圓初住的菩薩,這是宗門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才沒有。所以儒家講「傲不可長」,我們知道人都有傲慢,從生下來就有,希望透過教育,不要再增長,這是世間法。佛是出世間法,出世間法,這是大煩惱、根本煩惱,有這個煩惱,出不了六道;有這個煩惱,不能往生,這個要懂。往生的人很多,難道他們真的都斷了嗎?是的,他在往生那時候,他雖然沒有斷,叫帶業,它有,它不起作用。這一條聖教,我們才有希望。如果真的要叫我們斷了才能成就,那可以說末法時期沒有一個人能做到。有,有不起作用就好。那是什麼?我們有一點定,有一點慧,戒定慧把它控制住,這不是斷煩惱,伏煩惱,行,【淨宗法門能伏住煩惱,就能往生】。用什麼伏?用十善業道伏,用戒定慧三學來伏,這才行。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k0005 常常感到恐怖
 這個龍王清楚,知道,知道安世高來了,非常歡喜。頭一天晚上托夢給廟裡住持,告訴他,明天有一位高僧到這廟裡來,過去生中是他的同學,要好好的招待他。所以安世高到了之後,寺廟裡面就非常禮遇的來接待。問他,龍王托夢給他,今天有高人到這邊來訪問。安世高到大殿,念一些咒語,別人也聽不懂,這就是跟龍王溝通。然後請龍王現身給大家看看,他不好意思,安世高大師說,你現身讓大家看,了解這個因果事實,能消除你的罪業,這是真正懺悔。所以他就從神龕裡頭爬出來,是一條大蛇,在安世高面前流眼淚,不斷的點頭。安世高給他誦經,祝願,大家才看到,拜了這麼多年的龍王,原來就是這個樣子。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n0005吉凶禍福在一念之間

佛菩薩的慈悲是說不盡的,佛菩薩的慈悲用什麼樣的比喻都比喻不到。現在我們知道了,所謂佛菩薩的加持,完全是性德自然的顯露,這才是正理。我們有障礙,我們的自性,迷失了自性,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透不出來。實在講,也不是透不出來,變質了。智慧變成愚痴,你本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變成愚痴,貪瞋痴的痴;你的德,德變成業習,造業、習氣;果報,就是相好,相好是果報,果報就變成三途六道。這個東西全都是性德,換句話說,你的智慧德相被污染,污染之後它不能正常的發揮,它造業,把它變成了三途惡道。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懂了之後你才曉得,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作自受,與任何人都不相干。一定要自己承當,自己負責任,如果要是怪罪別人,你的過失就更大了。真正一個覺悟的人、明白的人曉得,過失是自己的起心動念,吉凶禍福在一念之間。說到究竟處,你是作佛,你還是作凡夫,也在一念之間。一念覺,眾生成佛;一念迷,你就變成眾生。講到究竟處,講到枝末,那就是我們眼前的吉凶禍福。你一念明白了,化凶為吉;一念迷惑的時候,把福就變成禍。中國福跟禍的寫法很接近,告訴你那只差一點點。隨順煩惱習氣,福就變成禍,吉就變成凶;要隨順你的性德,性德很難講,我們現在俗稱隨順你的良心,隨順你的本善,禍就變成福,災就變成吉祥。今天我們讀這段經文,在這個時代,全球災難頻繁,我們的感觸非常深刻。能感觸到深刻,說老實話,還是有一點福德,還是有一點智慧。如果沒有智慧,沒有福德,他感覺不到,他還要繼續不斷去造業,換句話說,愈陷愈深,果報是三途。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25那是性德流露

我們今天讀到這段經文,就想到自性光明裡面有無量無邊的功德,這裡頭有智慧,我們今天接觸不到。有沒有同學想到過,這個接觸不到,這是莫大恥辱,原因是我沒有真修行。真修行能接觸得到,為什麼?有緣。障輕,我們的障礙減少一分,就能接受到一分;減少十分,你就能接受十分,非常明顯。業障深重,沒有辦法。接受少分,從什麼地方能夠看得出來?讀經、聽講,你真聽懂了,讀誦的時候真正受感動了,善根發現,那是性德流露。你為什麼會感動?為什麼有人感動得痛哭流涕,自己無法控制?那是性德的流露。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j0004多元文化的義務教師

 諸位一定要知道,佛教剛剛傳到中國來的時候,是學校,是教學。寺是政府辦事的機構,跟廟不一樣,廟是祭祀鬼神的地方,寺不是的。寺怎麼來的?這個歷史你要懂得。如果同學們有時間,可以到北京故宮去看看。你到故宮裡面去看到,故宮有九個寺,你就曉得寺的來源。寺是什麼?寺是政府辦事的機關,永久設立,不能夠取消的,稱為寺。宰相下面辦事的機關,現在講一級單位,它稱部,部可以增可以減,可以改變,寺不可以。在中國這麼多朝代,一直到滿清,蒙古人入主中國,滿清人入主中國,都沒有改變,這中國傳統文化。寺的長官稱卿,你看古時候常講「三公九卿」,這是為皇帝服務的。三公是什麼人?三公是皇上的顧問,高級顧問,九卿是皇帝下面辦事的主管,九個單位的主管,他們的單位稱為寺。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