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0002 無量劫來生生世世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三七卷)2007/9/24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12-17-1837
請看大用無方第十段,「寂用無涯三昧門」,這段總共有三十四首偈頌,分為三段,第二段有三十二頌半,「正顯業用」。 ★請上網看全文★
我們學到第一段,第一段六根對六塵,「根境相對以辨自在」,前面也學了不少,大致上都能夠理解。主題裡面所顯示的寂用無涯,不但在佛法裡面,就是在世法裡面,要懂得這個道理,確實我們世間人常常祝福頌詞裡面有所謂「事事如意,吉祥自在」,這平常我們是祝福的頌詞,只是稱讚的,未必能做得到。讀了《華嚴經》我們才曉得這不是讚頌,它確實是這樣,只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把這個事情疏忽了。我們今天起作用不清淨,心不清淨,心都是動的,動起作用,障礙就很多,而且確實用現在的話來說,副作用太多。如果是清淨心起作用,那真的是事事無礙,就是此地講的大用無涯了。
年輕時候,我們也常常聽老人說心要清淨,心要不動,愈是辦大事,愈要靠定功,就是看誰能夠沉得住氣。即使在戰爭裡面也不例外,什麼人能夠打勝仗?打仗就是打兩個將軍的定力,這個話說得有道理,跟《華嚴經》講的同一個原理,為什麼?定生慧,慧才能戰勝一切。心一動,妄想、雜念、疑慮、恐怖都生起來,那事怎麼能辦得圓滿?《華嚴經》在此地,你看「無方大用」最後一段跟我們講寂用。我們想修行證果,沒有定行嗎?寂就是定,用是開悟、是證果。如何才能達到寂?寂就要放下。為什麼?自性本定。《壇經》裡面所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是寂;「本自清淨」,本自清淨是寂。又何況說「本無生滅」,不生不滅就是大般涅槃,它的作用能生萬法。所以寂是性德,寂靜才是真正的自己。
清涼大師後面給我們說明,這六對裡頭,六對是眼對色一對,耳對聲是一對,鼻對香是一對,舌對味是一對,身對觸是一對,意對法是一對,這六對。顯示出入定、起定,什麼叫入定?你看六根無論哪個根可以入定,六塵無論哪個塵裡面也可以入定。出定,六根能出定,六塵也能出定,而且它能交互,眼根入定,色塵出定;色塵入定,眼根起定。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下面給我們說明這裡頭又有五對,「言五對者,第一對,根境無礙」。根是六根,你看這地方不叫六塵,用境,不叫六塵,境是境界。色聲香味觸法,通常一般經裡面都講六塵,這講六境,這什麼意思?下面會講到。「謂觀根入定,應從根出」,定從哪裡入的還從哪裡起、出。「而從境出者」,它不從根出,從境出,「為顯根境唯是一心,緣起無二」,這就把原因說出來。無論是根,無論是塵,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它能互通,互通的作用就太大了。這是先講個小範圍,從自己身上,然後再擴大到外面境界,外面境界還是心現識變,讓你明瞭整個宇宙是一個自體。
我們過去也常講,整個宇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個話說得沒錯。此地講唯是一心,整個宇宙唯是一心,那它起作用就不可思議。可以從我們娑婆世界眼根入定,可以在極樂世界色塵出定,而且入定、出定可以同時,沒有先後。這在下面經文都會跟我們說到,真正顯出寂用無涯,這是我們的本能,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如果不是這樣的能力,佛與法身菩薩對十法界的眾生怎樣起感應道交?遍法界虛空界的眾生,這個眾生我們是指十法界的眾生,六道眾生,每一尊佛土都有,有覺悟的人,也有迷惑顛倒的人。迷惑的眾生在六道起心動念,有緣就有感,這裡頭緣很重要,這個我們總是要記住,「佛不度無緣之人」。
緣怎麼結法?怎麼結的?大分應該有兩種狀況,一種狀況我們迷失了本性,淪落在六道,在六道的時間長,在六道就講六道,六道有空間、有時間,就長了。無量劫來生生世世,跟人結了緣,跟事結了緣,跟萬物結了緣,所以那個地方的緣起感,佛就能應,這是一種。第二種,覺悟了的眾生,覺悟的眾生遍緣一切,真的,他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他的寂用就是達到《華嚴經》上所講的標準,遍法界虛空界。他跟法界虛空界是什麼緣?是自性裡頭本願結的緣,他發的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他跟無量無邊眾生都有緣。我們現在發的願,我們天天也發這個願,起不起作用?不能說不起作用,實在講起作用很有限。為什麼說有限?發這個願有口無心。你看我們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看這個眾生歡喜,看那個眾生討厭,這個願就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斷,也就是說分別執著沒放下,心不平等,心不平等寂就做不到;寂是平等的,像水一樣,清淨、平等稱之為寂。我們的心還會動,不平就動,你在境界裡面會生七情五欲,七情五欲是波浪,你心動了。所謂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五欲,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望,你沒能擺平,你沒有能在這裡頭得一心。所以這個願天天是在發,不能兌現。
通常我們講,大乘教裡面講慈悲,四種慈悲,用四種慈悲來解釋,諸位能夠懂。你今天發度眾生的大願,是眾生緣的慈悲,那就很不得了,你就真的已經入佛門。到不了眾生緣,就是凡夫的,叫愛緣慈悲。我喜歡你,我就幫助你,我不喜歡你,看到你困難我也無動於衷,不幫助你,這是愛緣慈悲,這是凡夫,所以寂字做不到。寂,確實有程度淺深廣狹不同,我們連最低的標準都沒做到。什麼時候能做到?確實夏威夷土著心靈的療法,它裡頭說了樁事情,什麼時候你的治療能產生效果?你的愛心確實好像遍虛空、遍宇宙,遍一切萬物,沒有一樣你不是付出真誠的愛心,你的治療就產生效果。他們這個說法,我們知道他是在哪個階層?眾生緣階層,四個層次,他到第二層,就能產生療效。寂也是這四個層次,到第二個層次可以說是你入佛門了。在愛緣這個層次,沒有入佛門,出不了六道輪迴。
我們試想想,把層次再放下往下面算,你能不能愛地球上所有一切眾生?我們不講虛空法界,講地球上,地球上所有的人,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所有的生物,植物、礦物、山河大地,你有沒有這樣的愛心?這個愛心是眾生緣慈的愛心。比不上菩薩,菩薩是法緣慈,佛是無緣大慈,沒有任何條件的。所以,愛緣也有等級、等次,最低限度你的心量要包整個地球,你的愛要包整個地球,你的清淨心要包整個地球,產生效果。有這樣的心,即使不學佛,不知道淨土,他生天,五欲的念頭沒有斷乾淨,他生欲界天。這個心量,這是中國諺語常講「量大福大」,你的量能包整個地球這個心量,這心量就上天,欲界天。如果對於財色名食睡的欲望很淡,很淡薄,欲界天有六層,你就在上面三層。能夠把七情五欲統統伏住,並沒有斷掉,伏住,不起作用,這個心到相當清淨,他就到色界天去,再到無色界天去,但是出不了六道。什麼原因?沒真放下,只是定慧,他有定、他有慧,定慧都不到家。煩惱習氣伏住,顯示出來的清淨、寂靜跟佛菩薩沒有兩樣,我們套句俗話說,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色界、無色界。
如果確實是真的,不是假的,把執著放下,真的沒有執著,他證阿羅漢果,出了三界。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阿羅漢的定慧超過色界、無色界,《楞嚴經》上佛說的,阿羅漢所證得的定是九次第定。四禪八定都沒出六道,四禪是色界天,四空定是無色界天,合起來叫四禪八定。八定裡面包括四禪,不是四禪之外還有八定,不是這個意思。到第九定就超越了,阿羅漢所證的;比阿羅漢更高一層的,辟支佛所證的;再高的,菩薩所證的,菩薩的層次很多。現在我們學《華嚴》,對這些狀況比較了解得清楚些,那就是執著分別,連同執著分別的習氣都斷了;不但分別執著沒有,分別執著的習氣也沒有,這是賢首菩薩。十信心滿,十信位置到圓滿,達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跟佛是鄰居。破一品無明,他就超越十法界,十法界之外是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裡面,我們想佛陀教導我們的名詞,一,現在講什麼?統一,決定沒有差別,就這個意思。十法界裡面有差別,連佛都有差別,一真法界裡頭再沒有差別。古大德用比喻來說這句話,從比喻裡我們細心去體會,譬如長江,長江後浪推前浪,長江的水流到大海。沒有入大海的時候,有前浪、有後浪,這不就差別了嗎?入大海之後,前浪、後浪沒有了。入了大海,長江就好比是十法界,入了大海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平等,沒有前後,也沒有古今。三千年前的水流到大海去,現在流到大海去的,變成一,沒有先後,這叫一真。在理上給你講,這叫一心,這叫不二法門,那才叫真正的清淨寂滅。起的作用就是這一章經文裡面所說的,我們看真正不可思議,我們舉這一個例子,這一個例子好學。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至少起心動念,說遍法界虛空界我們沒有這個能力,緣不到,我們的心清淨不到這個程度,至少我們居住的地球,我們要有這麼大的心量。地球是我的家,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物都是我的家人,都是我的親人,痛癢相關,不可以視若無睹,這不可以。看到地球上眾生苦是自己苦,要生慚愧心,像夏威夷土著一樣,要天天念著「我很抱歉,我對不起你」。為什麼?那麼多人在受苦受難,這是我的家人,一家人,我沒有照顧得好。他的口頭禪就是「我很抱歉、我愛你」,「我愛你、謝謝」,就說這麼兩句話,跟我們念阿彌陀佛沒兩樣,一個道理。可是這兩句話的內容完全不一樣。阿彌陀佛是無量光壽,光明是空間,壽命是時間,無量光壽裡面所包含的一切,就是遍法界虛空界,這個心量多大。我們天天念這句阿彌陀佛,如果沒有這麼大的心量,你念來的阿彌陀佛是小阿彌陀佛。記住,佛在經上教導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量大你見大佛,心量小你見小佛。佛實在沒有大小,隨著你心量變現的,這個你要知道。世界沒有大小,大小不二,你見的世界多大,是你的心量多大。
我們今天生在這個地球上,這個地球在太空當中很小的小星球,不大,說明我們生到地球上的人,心量就這麼小。生到之後,愈變愈小,變到連一個家庭,家人都不能和睦,這是什麼?這就變到三途裡頭去。你得像個人的樣子,人的心量應該包括地球才像個人的樣子,你在家庭裡面你愛這一家,像個家人的樣子。心量大你就包括天道,這六道裡頭,上面還有二十八層天,下面還有三途,有餓鬼、地獄、畜生,你全包到。那你的心量雖沒有包虛空法界,你包括了整個六道,而六道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六道外面就是佛的方便有餘土,四聖法界是佛的方便有餘土,你真的證果了。所以,學佛人讀這一章經,就應當知道拓開自己的心量,學著愛人、愛物,關心別人、關心萬物,照顧人、照顧萬物,幫助人、幫助一切萬物。那我們在《華嚴經》上契入了一步,《華嚴》無比殊勝的利益我們嘗到了少分,得到受用。
所以知道根境,下面再會看到萬法、萬物。「唯是一心,緣起無二」,緣起無二就是一起一切起,沒有先後,這樁事情我們在講席當中講過很多次。果然透徹了解緣起無二,分別執著你就很容易放下,《般若經》上所講的這些原理原則,你全明白了。佛說,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為什麼?緣起的。緣起就沒有自性,緣起沒有自體,所以說是事有理無、相有性無,同時生、同時滅,生滅不二。我們今天所看到這些現象就是緣起無二相,或者我們說緣起相續相,相續相是從幻相上講的,講緣起無二相是從真相上講的,所以一定要認清楚。認識清楚了,能放下了,能大師所說的清淨心、不生滅心、一切具足的心、如如不動的心、能生萬法的心,你就全證得了。我們今天依然不能證得,原因在哪裡?放不下,毛病就在此地。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證得。知道緣起無二,就曉得一切法不可得,所以說萬法皆空,記住一個因果不空。
知道因果不空才懂得什麼叫借假修真,真是什麼?真是提升自己的靈性。讓自己的身語意業,就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夠與性德相應,這叫修,這叫修行;與性德不相應,叫造業。與性德不相應是什麼?十法界與性德不相應,四聖法界接近,很像性德,還不是,六凡是完全相違背;換句話說,與性德不相應的,也是佛法裡面講的,叫輪迴心。我們如何把輪迴心把它轉變過來叫菩提心,輪迴心跟菩提心是一不是二,輪迴心與性德相應就叫菩提心,菩提心與自性相違背就是輪迴心。輪迴心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這個東西不能有。我們曉得,習氣實在太重,你看我們一生學多少遍,不止千遍萬遍,幾十萬遍、幾百萬遍都還回不了頭。幸運的人壽命長,壽命長有什麼好處?可以再薰修。我已經薰習幾十萬遍,還悟不過來,如果再給我十年、二十年的壽命也許成功,這是長壽的殊勝功德利益。如果沒有佛法薰修,長壽不是好事情,為什麼?造業。你造的已經夠多了,再叫你活二十年的話,又再造二十年,那還得了嗎?你明白這個道理,壽命長短不二,壽夭不二。可貴的是在你覺悟,那個壽命愈長愈好;如果迷惑顛倒不覺悟,壽命還是短一點比較好,少造業,這都是實話。
「理性融通」,理是事之理,性是相之性,融是圓融,通是暢通無礙。所以根入可以從境出,或者境入從根出亦然,這是第一對的意思。我們再看「第二對,理事二定無礙」,這都是清涼大師講的話,大師說,「分別事相,應入事定」,他沒有入事定,他入理定,「欲觀性空」,這是理了,應該入理定,他入事定,行嗎?行。「以契即事之理而不動故,入理即是入事,制心即理之事而一緣故」,所以「入事即是入理」,反過來入理即是入事。這個事我們舉個很小的例子。夏威夷土著報告裡面,修這個法門的藍博士,這個人現在還在,七十多歲。你看他跟病患,這是犯非常嚴重的精神病,沒有人願意跟這些病患往來,在醫院裡醫護人員都不願意跟他們接觸。他把這些病患接過來他來治療,用心靈的療法。他在病患病房旁邊有個小辦公室,他跟病人不接觸,只是拿著病人的病歷用自己的意念。這裡頭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自他不二,這個病患跟我是一不是二,我能把我治好,他就好了。所以他看到病患這個病情、病歷,他就想到自己有這個病,如何把自己的病治好,他用觀想、用迴向。我們佛門裡的這種觀想、迴向,一個道理。
你看這都是事,但他從理上下手,他不是用事定下手,他用理定下手,對著病人的病歷給他迴向。迴向很簡單,就是念著「我對不起你,把你搞成這個樣子,我很抱歉,我愛你」,不斷重複就這句話。要重複多久?報告裡面說重複好幾個月,好幾個月他心是定的,這是從理上入定。這個迴向果然產生效果,那個病人好了,病人出院了,六個病房裡面住的病人,幾個月之後統統出去,離開了。有新聞記者去訪問他,他把他這個方法說出來,很簡單,可是這裡頭有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必須是你自己真誠的愛心,愛這個世間、愛世人,才產生效果。這就是我剛才講的,至少我們的愛心要愛整個地球。從什麼地方開始?從你家裡開始,你一家人都不愛,你怎麼能解決問題?我們老祖宗教給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就一個道理嗎?這個愛才是真的。首先愛自己,看到別人病就是我自己的病,我怎樣把我自己調理好,這愛自己。真正愛自己,你一定影響你一家,你會一家和睦,家和萬事興。你會愛你一家,你就會影響你的鄰居、你的鄉黨,這都一定的道理。我們看中國古人,聖賢人所住的地區,一個鄉鎮、一個城市,跟其他的那些鄉鎮城市的氛圍不一樣。他所居住範圍裡面的人統統受他的感染,所謂是禮義之邦,真的是和諧社會,靠什麼?靠他自己的真誠心感應的。你的心量愈大,你的真誠愈深,感應愈廣,同樣的道理。夏威夷土著能用這個方法幫助一些苦難人為他們治療,這個道理我們懂,他用的這些方法我們也能理解。我們今天迴向,他就是迴向,他並不是接觸這個人,他拿著病歷,就像我們供個牌位一樣,我們今天供個牌位能不能有效果,這就懂得了。
古大德告訴我們,做這些超度佛事、這個迴向,要什麼人?修行證果的人。為什麼他有效?他的心量大,他的心真誠,他慈悲懇切,所以產生的效果非常殊勝。我們也如法炮製,我們沒有道心,我們心是雜亂的,不是專一的,甚至於在做的時候還有妄念夾雜,把你的功夫全破壞了。我們在年輕初學佛的時候對這樁事情有懷疑,我向李老師請教,超度真有效嗎?李老師告訴我,有沒有效在超度的人他有沒有功夫,他有功夫就有效,他沒有功夫就沒有什麼大效。但是老師後頭說了一句話,超度總比不超度好!這說得有道理,效果雖然不大,一點點,也是好事情。最重要的還是修自己,我們看到別人,別人的觀念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尊敬,「我對不起你,我抱歉」。我怎麼對不起你?我心裡不乾淨,我對不起自己,這個你不是他,你是自己。我心裡還有妄想,我還有分別,我還有執著,我還有七情、還有五欲,我距離我自己的本性差距真的是一百八十度顛倒,我怎麼對得起自己?我對不起自己,你們才受苦受難,我沒有法子幫助你,所以我對不起你。我要恢復真正的愛心,自他問題都能解決,你說有沒有道理?我們今天念這句佛號,不起作用,我們念供養咒,鬼神得不到,什麼原因?這就明白了,統統搞清楚了。成就自己才能幫助別人,不成就自己不能幫助別人。
所以這裡面兩句話很重要,入理即是入事,入事即是入理,不二,理事不二。制心是即理之事,我們只要能把心制之一處,無事不辦,事上問題都解決了。這個心給諸位說,就是妄念、就是分別、就是執著,你能把它控制住,讓妄念、分別、執著不起作用,這是你控制住了,這就叫定,然後你就能辦事。你看辦事,迴向就能辦事,需不需要儀式?儀式不重要,沒有儀式也能辦事。倓虛法師為我們說的劉居士,那是最好的例子。劉居士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每天讀《楞嚴經》讀了八年。我們不要去想他了解多少,他有什麼功夫,八年讀一部經,心是定的,這個可以肯定。我們能想像得到,他起心動念,滿腦袋都是《楞嚴經》,一部經。古人常常都是這樣的,他一生就是專門讀一部經,所以他容易得三昧。悟不悟是另外一樁事情,定的功夫沒有達到開悟的程度,他不會開悟。可是要曉得,悟有小悟、有中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有等級的;小定開小智慧,大定開大智慧,徹悟才明心見性。所以,劉居士八載寒窗讀《楞嚴》,應該有點小定。他的冤親債主來找他超度,你看多簡單,什麼儀式都沒有。冤親債主,他在夢中,夢境裡頭,那個夢不是晚上夢,白日夢。中午在櫃台上,沒有顧客的時候,閉著眼睛休息一下,這發夢。冤親債主找到他,跪到他面前,他問他:你來幹什麼?求超度。怎麼超度你?你答應就行了。好,答應你。這一答應,他就看到兩個鬼踩著他的膝蓋,踩著他的肩膀升天了,沒有任何儀式。倓虛老法師、劉居士決定不會打妄語,這是感應。說明「制心即理之事」,你看他能制心,心清淨就能辦事,就能幫助別人。你不到這個程度,冤親債主不來找你,為什麼?你沒有能力超度他。你有能力的時候,他跟你有關係,他就來找你。像這些事,我們在學佛這麼多年當中聽說太多了,而倓老講劉居士這個事情是最有力量的一個例子,老法師給我們做證明。
這個統統都是萬法唯心,心現識變,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總的原理原則。你常常能觀想,什麼叫觀想?常常想,想裡面怎麼樣?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叫觀。想,想裡頭有分別、有執著,我們世間人叫什麼?叫研究。研究是有分別、有執著,這個與自性相違背,自性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叫觀。功夫淺的,有妄想、有分別,沒有執著,最低限度沒有執著才叫觀,裡面有執著就不是觀,觀就沒有了。這觀照,我們可以這樣說法,沒有執著是觀,沒有分別是照,照見。
我們今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同時起來的,妄想分別執著同時起來,這叫凡夫,這叫輪迴心。用輪迴心當然造輪迴業,造輪迴業就現輪迴的現象,造善叫三善道,造惡就三惡道,它就會現相。要知道這些現象它也不是真的,就跟作夢一樣,你不覺悟,你不知道它是假的,你依然分別執著它,那你真受苦!如果你真的要是曉得緣起不二,你就不受,雖然見到這個境界相,你也不會恐怖,你也不會受苦,為什麼?覺,覺就不受苦。所以,佛對一般大眾的教化,目標就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雖然在六道,在六道裡頭不苦。迷了在六道受苦,覺了在六道不受苦,對六道眾生的教學目的在此地。如果真正覺悟了,覺悟他要想提升自己,想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那等於上佛的大學,目標是明心見性,往生淨土。這是高級的,就是佛法裡頭高級法,一般普通法,初級法,是幫助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像跟我們講這些道理,我們明白了,我們有沒有覺悟?沒覺悟。沒有覺悟,明白了管用,我們在苦難當中的確會減少很多,對苦難不恐懼,感覺得無所謂。真的這個苦逼到自己身上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身體也不是真的,就不會有那麼多痛苦了。痛苦,愈是愈深的痛苦,愈是執著愈痛苦,愈分別愈痛苦,分別執著淡的時候,這個痛苦就減輕了。人生一世!從前李老師,我們親近他老人家的時候,年輕,我認識他的時候,我三十一歲,他老人家七十歲。常常給我們說,人生從出生到二十歲這是人生的春天,二十歲到四十歲是人生的夏天,四十歲到六十歲是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是人生的冬天,八十以上是多餘的!中國古人講「人生七十古來稀」。春夏秋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八十以上是多餘的了,常常提醒我們。能夠作如是觀,你對身心、對於一切的身外之物,所謂我跟我所,你會看得很淡薄,不會看得那麼嚴重。你懂得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留也留不住,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過去再拿不回來,留不住的!
佛法裡教導我們一句重要的話,「借假修真」,這個世界是假的,身體是假的,念念不住叫行苦。佛法講三苦,苦苦、壞苦、行苦,念念不住,一分一秒過去,念念不住,像流水一樣,這行苦,行動。你的青春保不住,你必然從春到夏,從夏到秋,從秋到冬,一定的道理,決定留不住,所以借假修真。真的是什麼?提升自己的靈性,反璞歸真,歸真就是明心見性。超越十法界,不但是六道,超越十法界,那是真的,你這一生真成就,一生成佛。成佛不是要三大阿僧祇劫嗎?那是佛的方便話,不是真的。為什麼佛這麼說?你的煩惱習氣不容易放下,你不肯放下,所以說三大阿僧祇劫、說無量劫。像惠能大師那樣,還有什麼劫?一句話就放下了。所以又有句話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就沒有時間。三把屠刀,妄想、分別、執著,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就是。《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你本來是佛,放下就是。不能完全放下,你先放下執著,證阿羅漢,超越六道;再放下分別,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要再分別,你就是菩薩。最後把起心動念也放下,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你就回歸到你本來面目,那就是本來是佛。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tb 的頭像
    amtb

    久久久華藏淨宗學會 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