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是要記憶你記是別人的東西
 >>>捨離想受這是修定,想是第六意識,受是第七識,捨離就是把這兩個放下,放下分別,想是分別,受是執著。你看看,放下受、放下執著這是阿羅漢,放下分別是菩薩。一切諸佛菩薩為我們示現的,你細心去觀察,是不是這個樣子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樣子,他做得很逼真,一生持戒,在物質生活上,三衣一缽。那個時候教學沒有經書,沒有書本,只是佛說,大家聽。佛法裡面有經書,是釋迦牟尼佛過世之後,學生們把世尊在世所教的,怕失傳,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流傳給後世,這才稱之為經典,所以佛陀在世的時候沒有經書。要不要記憶?不需要,佛要的是你開悟,不是要記憶。你記是別人的東西,釋迦牟尼佛講的,我們把它記住,也能講得跟他一樣,是釋迦牟尼佛的,不是自己的,這不是佛的意思。佛教你悟,你要是悟入,你跟他同樣的境界,你說出來跟他一樣的,但是是從你自性裡流露出來的,不是他的,這才是佛的好學生。所以是要你開悟,不是要你記得多。記得多說實在話,這種學問在中國古聖先賢也不贊成,孔子在《論語》裡面就講過,「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可是智者大師把這個級別降了一等,他老人家說得很好,記問之學可以為人師。你記得沒有錯,是古聖先賢說的,你能夠教人,但是不是你自己的,你自己沒有悟入這個境界,國之師也,你是個好老師。如果你要是悟入,就不是國師,國之寶也,國寶級的。智者大師這個標準也很好,也很難得!
 >>>畢竟世尊那個標準是太高,我們就能想到,當年在世跟他的這些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不是簡單人物,個個都開悟的,悟的有淺深不一樣,最低限度都是阿羅漢。阿羅漢就是此地講的想受放下,也就是說他們這些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這個放下了。他們的境界跟我們的境界,確實是不同維次的空間,他知道我們,我們不知道他,這就他比我們高明的所在。我們見到他住在我們這個世間是和光同塵,他自己真正住的境界,我們沒有法子想像。佛經典裡面有這麼一個故事,有這麼一個例子,曾經有人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世尊是成佛了,他自己也承認):佛住實報莊嚴土,你怎麼會住在這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他盤腿坐在那裡,他把腿放下,把一隻腳按在地上,叫那個問的人,「你看看,我是不是在實報莊嚴土?」他一看,佛真的是在實報莊嚴土,地是琉璃地,佛坐的座位不是草鋪的,七寶莊嚴。這是佛顯神通,讓他看看佛住的地方,你們看不見。他腿收回來再盤坐的時候,就恢復原狀,大家就看不見。我們凡夫看到釋迦牟尼佛是個苦行僧,實際上他真的是像毘盧遮那、像阿彌陀佛一樣,無比的莊嚴。這個事情,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科學家所講的,空間維次不相同,佛偶爾示現一下叫你看看,那個空間維次的莊嚴,讓你斷疑生信。
 
 http://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tb 的頭像
    amtb

    久久久華藏淨宗學會 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