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e0035 三賢位滿總為趣地之方便
 >>>「後一勝進」,勝是殊勝,進是提升,再進一步,進一步什麼他才「趣後」,十住後面是十行,趣後就是十行,又升一級,升上去了。後面這一品叫「明法品」,「明法品」幫助十住菩薩提升到十行。我們再接著看底下,這是先介紹一下,「前會無勝進者,但是趣位方便,未成位故」。前會是十信會,十信菩薩,十信菩薩在佛法裡是小學,沒有學位,所以他只是趣位的方便,他本身沒有學位,所以就沒有勝進這個意思。因為十信菩薩沒有出十法界,在十法界裡面,超越十法界才有學位,這個學位是真的。所以阿羅漢叫小果,小果裡頭他有個學位,在大果裡頭他沒有,大乘裡面他沒有。小乘裡面,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這是小乘的學位,都沒有出十法界,而且前面三果還沒有脫離六道,到阿羅漢才算脫離六道,所以阿羅漢算一個小果。底下「迴向是位」,十迴向,十迴向也沒有進趣,就是勝進趣後十迴向也沒有,為什麼?「三賢位滿,總為趣地之方便」。三賢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叫三賢位,到登地才叫聖人,所以我們常講三賢十聖。三賢是三十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叫三賢位,所以第十迴向三賢位圓滿了。圓滿怎麼樣圓滿往上面去是登地,是聖人了,轉賢成聖。所以三賢位他修學的目標是要證聖人的果位,就跟小學畢業他的目標是進中學,中學畢業之後他的目標進大學。所以在一個階段一個階段裡面,從最上面階段說,他們都沒有學位,都沒有拿到學位,到登地這才真正有學位。所以,總為趣地之方便故。「亦顯趣無分別,離趣相故」,這句說得非常好,他沒有身見了,為什麼他不著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顯這個意思在。
 >>>「今初分三」,這個初就是「十住品」,十住品分為三段,大分分為三大段。「初品辨位」,這就是十住品,是初品。今初是講前三當位行德,講十住、梵行、初發心功德品。所以十住品辨位,說明十住位的意思。第二「次品」是梵行品,「辨行」,說明菩薩修行。「梵行品」是屬於戒,像我們在前面十信位裡面有「淨行品」,十信菩薩修的;十住菩薩修行修「梵行品」。就像我們現在勸同學,我們修什麼?以什麼來做為我們修行的標準?要以《弟子規》,要以《感應篇》,要以《十善業道》,如果出家還要加上《沙彌律儀》,那就是我們修行。十住菩薩修梵行,十信菩薩前面我們念過,修淨行。他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在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決定與經教相應,沒有違背。我們真正學佛必須要記住,佛法修行最基本的東西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要是做不到,不是真正修行人,是假的。所以有慧眼的人,慧眼實在講人人都有,你就能辨別哪是真佛、哪是假佛,就是真學佛的人、假學佛的人。真學佛的人是什麼?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跟十善業道相應。出家了,出家是真和尚還是假和尚?這是一般世俗人講的,我這講法大家容易懂,是真和尚還是假和尚?他的思想、言行與沙彌律儀相應的,那是真的;與沙彌律儀不相應的,那就是假的,所以一看就穿了。在從前學儒的,他是真儒還是假儒?你拿《弟子規》去衡量就知道了。他的行為跟《弟子規》完全相應,真的,不是假的,他是學孔孟之道;與《弟子規》相違背的,他是假的,他不是真的。四書五經講得再好,是學術,不是聖賢大道,他講的是學術。所以一定要重視德行,他有沒有德行,這個重要。
 >>>「後品」就是「初發心功德品」,說明他修行的功德。你看前一品講他的修行,第一品「十住品」是講他的位次,從發心住到灌頂住,說明他的地位,然後就說明他們的行相,他們修行。十個位次修行是同樣的,都是一樣的,像佛家講的菩薩,都是修十波羅蜜,都是修普賢行願,名目完全相同,但是深度不一樣,境界不一樣。「初亦名解」,就是「十住品」每個位次都給我們詳細講解。「文分七分」,七分就是七個段落,第一個是「三昧分」,第二是「加分」,加是加持,第三個是「起分」,第四個是「本分」,第五個是「說分」,第六是「證成分」,最後「重頌」,這有帶偈頌的。底下這個文,這就是第一段,就是「三昧分」。
  http://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