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接受磨鍊不拒絕順境來不拒絕
 >>>這個隨緣不是自己「我要想現」,不是的,眾生,眾生他想什麼,示現跟他想的是一樣的,這叫隨緣,不是攀緣。我剛才講,連五十三參都是隨緣,善友是老師介紹的。現身,無論現什麼身,決定是給眾生做好樣子,「威儀有則」,給眾生做最好的榜樣,不是給他做壞樣子,給他做好樣子。「柔和質直」,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現在這個社會我們看眾生的現相都粗暴無禮,讓人接觸到感到很不舒服,那菩薩所做的是什麼?柔和,處處表現和顏悅色,化解粗暴;現在人心虛偽,質直就是至誠,菩薩示現的是真誠心。末後一句「代眾生苦」,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代眾生受苦,做出典型給大家看。
 >>>「如初發心功德品自明」,初發心功德品在下面,到底下這一品經裡面就會講得很詳細、很明白。「以是義故,於此十住位中,入初發心住者」,這就是初發心的菩薩,我們常說的,起心動念剛剛放下就是初發心的人,發心住的菩薩。「住一切諸佛智慧大悲海境界中住」,我們現在是解一切諸佛智慧大悲海境界,我們現在能理解,理解得還不夠深刻,理解得還不夠清晰,為什麼?我們的心沒發出來。如果你理解,理解是看破,你理解這個事實真相夠深刻、夠精細,你那個心馬上轉過來了。我們現在怎麼辦?不要著急,著急沒用處,愈急愈糟糕。急是煩惱,煩惱不能解決問題,怎麼辦?薰修,經教的薰修。我薰修得不夠!天天學習,天天薰修,再加個幾年,也許你真的就明白,你的菩提心發出來了。
 >>>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接受磨鍊不拒絕,順境來不拒絕,在這裡頭鍊不生貪戀,順境不生貪戀,逆境不起瞋恚,所有境界裡面都是修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不在境界裡修成,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方老師拿著《華嚴經》告訴我,他對於佛法佩服到五體投地,人家是真實智慧表演做出來給你看,善財童子是做出來給我們看的。善友給他介紹,互相介紹的境界,真的有善有惡、有順有逆,善財不拒絕。那我們遇到絕不迴避,善緣不迴避,惡緣也不迴避,為什麼這就是我們鍛鍊的境界現前,我們在這個境界裡面是往上升還是往下墮落?這個與境界不相干,這是自己的事情。境界可以幫助我們提升,也可以幫助我們墮落,提升、墮落的權不在境界,在自己,懂得這個道理就沒有問題,決定不能怪別人,別人沒過失。
 >>>所以中國老祖宗的教誨高明,「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有一切的問題都在自己,你反省回頭,你才能找出答案。如果一昧向外面去找,你永遠找不到,所以向內才能有出路。佛法稱為內學,佛法就是徹底回頭、徹底的反省,反求自己的一種教學方法。這也不無道理,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我們迷失自性這是向外追求。佛法告訴我們向外追求很辛苦,而且一無所得,你什麼都得不到。而自己自性裡頭是樣樣圓滿,樣樣具足,真實不虛,我們全走錯了路。所以它教你回頭,教你反省,教你向內去求,你自性裡頭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的福報,你向裡面發掘不盡,所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外頭沒有,外面是假相。就是連快樂、法喜都是在裡面,不在外面,外頭沒有,外面只有苦,哪有樂!自性裡頭才真有樂趣,這說得多好,說得多圓滿,讓人聽到真是心服口服。你要離苦得樂,苦在外頭,樂在裡頭,你把外面捨掉往裡面追求,苦就離掉,樂就得到了。這一回頭,就住一切諸佛智慧大悲海境界,這句話全是自性。
 長者接著說,「即五位通修」,五位要記住,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等覺叫十一地,通修,一修一切修,一切修就是一修,一即一切,一多不二。「以初住及十地,不離一佛智慧境界故」。法身是一體、一心、一智慧,前面我們讀過「力無畏亦然」,力是能力,經上舉十種叫十力,四無畏,沒有一樣不具足,樣樣都具足,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特別強調的是「一佛智慧境界」,《華嚴經》上佛為我們說出十種智明,我們念佛人在迴向偈裡面常常念到,「願得智慧真明了」,這就是智慧明瞭。智慧明瞭那個境界是無量無邊,也是沒有止境的,佛在教學當中把智慧明瞭也舉十個例子,十代表無盡,所以說十種智明。經上的大義是這麼說的,「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謂以十種善巧之智,明了通達一切眾生境界,教化調伏,令出生死苦海而成正覺也」,這是總說。你看這多麼重要,這些話正是以我們現前眾生境界來說的,針對我們來講的。 
 
http://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tb 的頭像
    amtb

    久久久華藏淨宗學會 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