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E文件-聖賢教育 (154)
- Sep 18 Fri 2015 19:18
如理如法-教你怎麼發財
- Aug 28 Fri 2015 18:44
人心有轉變-災難就輕了
- Aug 21 Fri 2015 15:45
《 ☆素食養生健康得利益醫療 徐慧行 》
- Feb 07 Sat 2015 16:43
念根增長 能破諸邪念
- Jul 31 Thu 2014 12:28
傳統聖賢教育應從孝養父母
- Apr 04 Fri 2014 10:43
小孩三歲以後就算遲了
- Dec 06 Fri 2013 13:36
學會弟子規 改變家庭
- Sep 20 Fri 2013 17:44
儒釋道1『 弟子規』根基礎教育
*儒釋道1『 弟子規』根基礎教育
- Mar 15 Fri 2013 15:06
淨空法師-要把自己的習氣磨光
淨空法師-要把自己的習氣磨光
- Jan 10 Thu 2013 16:25
新世紀健康飲食--01--周泳杉老師
*新世紀健康飲食--01--周泳杉老師
- Dec 16 Sun 2012 17:13
*安心難不難
- Sep 06 Thu 2012 11:42
鐘茂森博士講- 致富之本 (下集)
- Aug 23 Thu 2012 18:05
太上感應篇開講(01)儒釋道之寶-郭博士
太上感應篇開講(01)儒釋道之寶-郭博士
- Aug 24 Tue 2010 17:26
盡量的向平等心上下功夫
盡量的向平等心上下功夫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六九卷) 2009/11/21 檔名:12-17-2069
- Aug 24 Tue 2010 17:24
愛心的落實在生活當中是謙虛
愛心的落實在生活當中是謙虛
>>>天台宗供本師釋迦牟尼佛、迦葉、阿難,佛的兩大弟子。釋迦牟尼佛代表性體,真誠;迦葉代表自受用,清淨平等覺;阿難代表他受用,大慈大悲,傳法利益眾生,結集經藏,傳法度眾生。華嚴宗供華嚴三聖,我們這個背後背景是華嚴三聖,毘盧遮那是自性的本體,代表真誠,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實踐,福慧雙修,文殊代表慧,普賢代表福,慧是自利,福是利他。自利的是真實智慧,幫助眾生是真實的福報,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這是我們供養佛菩薩形像表法的意思,你要懂,它時時刻刻在提醒你,你要用真誠心,你要修你自己的清淨平等覺,你要以大慈大悲,無條件的愛心去愛護別人。愛心的落實在生活當中決定是謙虛,謙虛是第一德。釋迦牟尼佛在世,你看看經典所記載的,他對哪一個人不尊敬!孔子在世,對貧賤人、對小孩都非常恭敬,都不失禮。謙卑是學人,學做人、學作佛的基礎,第一德從這裡開始。能夠謙卑這才能夠尊重別人,從這裡做起,能尊重別人才真正能夠關愛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才能全心全力捨己為人,幫助別人。釋迦牟尼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看到老鷹找不到東西吃,餓得很可憐,自己把身上肉割一塊餵老鷹;看到老虎也餓得很可憐,捨身餵老虎。一般人做不到,確確實實是捨己為人,不是損人利己,損人利己的果報在三途,捨己為人是菩薩、是佛,這種精神我們要學習。
- Aug 24 Tue 2010 17:21
五臟六腑跟眼耳鼻舌身一體
五臟六腑跟眼耳鼻舌身一體
>>>這個事實真相明白,關係搞清楚,《華嚴》的倫理,倫理就是講關係。從我們自身來講,我們這個身體,眼耳鼻舌身不同的器官,它是什麼關係?這是外表,裡面五臟六腑,是什麼關係?五臟六腑跟眼耳鼻舌身有什麼關係?一體,一個生命共同體,這是小宇宙。擴大呢?擴大是虛空法界,大宇宙。大宇宙、十法界依正莊嚴,跟我們什麼關係?像這種十法界在華藏世界裡面數不清,我們只可以用無量無邊無盡無數來說。無盡的諸佛剎土,每一個諸佛剎土裡面都有十法界,它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從微觀世界裡面講,每一個微塵、每一個毛端裡面,有虛空法界、有諸佛剎土,微觀世界裡面的諸佛剎土也有六道輪迴,那個六道裡面每一個眾生還各個都有毛端,毛端裡頭又有十法界,重重無盡。這是什麼?這是自性,自性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微觀世界裡面有世界,那個世界跟外面世界一樣大,微塵沒有放大,世界沒有縮小,一一微塵皆如是,一一毛端皆如是。很可惜這科學家沒有讀到《華嚴經》,要讀到《華嚴經》,他會大開眼界,他們從來沒想過這個事情,佛把這事實真相完全展現出來。明白這個道理之後,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依正莊嚴跟自己是一體,所以菩提心現前,真心現前。
- Aug 17 Tue 2010 13:00
廣狹淨穢差別等事有善惡不清淨
廣狹淨穢差別等事有善惡不清淨
>>>但是,下面講,這講我們六道,六道裡面,「但天人外道三乘所有因果,皆有所作」,這要記住。天人、外道是六道裡頭眾生,三乘他們超越六道輪迴了,聲聞、緣覺、菩薩、佛。聲聞是小乘,三乘裡面的小乘,緣覺是中乘,菩薩是大乘,這叫三乘,在哪裡?在四聖法界。合起來講,天人、外道、三乘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所有的眾生都有因果,所有因果皆有所作。為什麼?都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天人、外道是三種煩惱統統具足,我們現在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一樣都不缺。愈往上面去,煩惱輕一點,聲聞、緣覺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就是執著,他有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是分別,他有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是起心動念,所以他有所作。到菩薩,菩薩雖然分別執著沒有了,他有起心動念,所以皆有所作。「以此所生,皆有處所,皆有果報」,只要你有作你就有處所,你就有果報,「廣狹淨穢差別等事」,廣是共業,狹是別業,有淨有穢,四聖法界是淨,六道輪迴是穢,六道裡面,這個穢土裡頭有善有惡。諸位要知道,四聖法界裡頭沒有善惡,它才會清淨,有善惡不清淨。所以有這麼多差別之事,這是說十法界裡頭的。那我們就知道,萬法無作是什麼境界?是一真法界裡面的境界,我們應當要學,這是事實真相,這是本來面目,原本是這樣的。我們現在在境界裡起心動念,錯了,要肯承認,要敢放下,改過自新,回歸自性,就對了。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哪個人不想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試試看,看能不能放下。為什麼不能放下?你用的是妄心,你就沒有辦法放下妄想。「我想放下妄想」,這就是個妄想,以妄想對治妄想,永遠搞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