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種族、
不同文化不同信仰
 >>>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第十灌頂住,對治悲智不自在清淨障,令得清淨」。前面九住法師住是對治說法不自在障,這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常說的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全都是在考驗我們自己的。為什麼我們會有這麼多障礙是因為自己有嚴重的分別執著。所以我們老祖宗好,真有智慧,世世代代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不能夠怪別人,你怪別人、怪環境不好那你錯了。你一定回過頭來反省,障礙決定在自己,不在外面,外面無論什麼環境,只要自己內心裡頭沒有障礙,就無往而不利,這個方法是妙絕!學佛,真正學佛實在講就是學做人,在這個世間無論是什麼樣的,善人、惡人、窮人、富人、貴人、賤人,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你就成功,這就是佛菩薩。除這些之外,佛法還講到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我們中國人講的天地鬼神,也要跟他們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樣才能真正離苦得樂,真正得大自在。我們看諸佛菩薩他怎樣把障礙破除?無一不是靠自己的修為,不是從外面,外面解決不了問題。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就是修清淨心,首先不跟一切人對立,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對立就是邊見,別人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對立就化解了。不跟一切事對立,不跟一切物對立,讓你的心裡頭沒有對立,沒有對立就沒有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衝突,心安理得!具備這個條件才能學道、才能學佛。
 >>>悲智是一體,可以互為體用,悲是慈悲,智是智慧,慈悲跟智慧是一體。慈悲是體,智慧是用;智慧是體,慈悲是用。悲智不自在那就不圓融,為什麼不圓融肯定毛病發生在分別執著。所以放下分別執著,慈悲跟智慧就圓融,就得清淨了。分別執著離不開自私自利,所以這麼多年來我們常常勸導同學,跟大家在一起互相勉勵,總是常常提醒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對五欲六塵的貪欲、放下貪瞋痴慢,我說這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造成我們修學上的障礙。所以這個障礙不在外面,在自己,自己本身的障礙除掉,外面障礙都不能成立。為什麼不能成立?一切障礙無非是障礙你自私自利、障礙你的名聞利養、障礙你的貪欲,你現在把這個斷掉之後,你還有什麼障礙!外面所有一切障礙都不發生效果,你真正得清淨心,智慧清淨,慈悲也清淨。>>
 >>>灌頂是比喻,古時候,這是古印度太子繼承王位,在大典當中行灌頂的禮。你看看第九是法王子,第十灌頂位就是太子登基成為國王,這到頂頭。第九是菩薩位,第十就是佛的果位,成佛,我們知道佛是悲智自在,用這個代表大自在。它舉的比喻,「即如善財見師子幢王女,慈行童女,王者智自在故,女者表隨悲同事,無染習故」。第七、第八是在修行位,第九、第十是在證果位,修因證果,第十是到圓滿。師子幢王女她代表智自在,在此地不用王子用王女,表隨悲同事,無染習故,前面是斷染習,現在染習完全斷掉。「明智滿從悲處世間故,即同事而無習氣故」,這句話非常重要,同事,用現在的話說,共同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佛法裡面呢在一起修行,不但事事無礙,連習氣都沒有,這真是到究竟圓滿。
 >>>「已上十種對治」,這是總結,介紹我們十住菩薩他們在斷習氣的過程當中,他們在事相上完全沒有,只是習氣。我們今天不是在斷習氣,我們在事上斷,要在這上下功夫。「十種對治,皆一念心上,初發心時,一行之中,一時之內,無前後際,對治此十種障法,成一法一心一智慧。一行之中,十十無盡法門,皆以自心不動智佛為體,以法事之中,合具此十種無盡法門,同別一多自在故。以此十種對治,一時令慣習自在故」。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段我們讀起來非常嚮往、非常歡喜,這個確實是如來果地上的成就,也是性德圓滿的顯露,一定要知道人人皆有。所以《華嚴經》講的什麼全講的是自己,沒有一句一字是講的別人。禪宗裡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什麼?《華嚴經》就是我們自己本來面目。原來大方廣佛華嚴是自己不是別人,這個道理總要清楚、總要明瞭。
 http://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tb 的頭像
    amtb

    久久久華藏淨宗學會 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