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了了通達一切法的義理
 >>>第一個是講「義無礙智,於諸法義,了了通達」,這種智慧靠什麼靠讀經,讀經要會讀。我們現在實在講佛經是有難處,假如你要是把意思解錯,你這路就走偏。義是義理,法是諸法,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這是法,一切法的義理你都能夠通達,這個事情可不是容易事。李老師以前告訴我,他說你發心要講經,講經第一個條件要通達世出世間法。這個諸法就是包括世間法跟出世間法,你都得通達,了了是透徹明瞭。誰能做到?李老師舉例,佛法這一部《大藏經》,就三藏十二部經,你這一生能不能通達明瞭世間法不要說別的,就說咱們中國第一部大叢書《四庫全書》,你有沒有能力把它念得通達明瞭?不可能。《四庫全書》出版的時候,我是很想、很羨慕,但價錢太貴,那個時候應該是在二十年前,要一百六十多萬。我哪裡有這個錢?可是有一天有個居士,他發心要送我一套,供養一套,這非常難得,他供養我這一筆錢,剛好就買了一部《四庫全書》。而且這一套是商務印書館最後的一套,我跟商務印書館結了這個緣,買來之後寄到達拉斯,那時候就放在達拉斯,我們自己道場的樓上。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就告訴我,「法師,假設一個人從一出生就會讀書,來讀這部《四庫全書》,讀一百年,這部書還沒念完。」你就可想那個分量之多,這就難!通達世間法,了了通達一切法的義理,談何容易?不通,不通就不能講經。這怎麼辦?
 >>>所以李老師教我一把鑰匙,四個字「至誠感通」。我們用什麼方法來通世出世間諸法義理用感應,我們有感,佛就有應,應就是加持。怎樣感真誠到極處。你學經教不是為自己,如果我學經教為自己的名聞利養,就沒有感應。我學經教為的是什麼上為正法久住。佛法常住在世間,那個常住是要有人傳,沒有人傳,佛法就沒有了;第二個,為利益一切苦難眾生,不為自己,自己要沾上一點名利在裡頭,跟佛菩薩加持的緣就斷了,這很難。所以佛法加持,這麼多年來,我們自己感受很明顯,我們有一分誠意,佛加持一分,兩分誠意加持兩分,十分誠意加持十分。所以一般人有的時候名利還沒有完全放下,也能得一點加持,一、二分,那一、二分也就相當可觀。我們比上祖師大德,比那些大修行人,那不如他們;可是比起一般人,好像似乎是高明一點,我們有那麼一點真誠,真誠不足,還達不到標準。這個道理,我們這麼多年學習經教裡頭,體驗到、認識到。
 >>>祖師大德教給我們至誠感通,怎麼落實?就是古大德講的祕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佛法講的;我們中國老祖宗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兩種講法是異曲同工,都講到絕妙處!所以我常常想,我們老祖宗肯定是佛菩薩應化來的,要不然這些原理原則怎麼跟佛法講的那麼相同,那麼樣的接近,這就是至誠感通。經教、法門,有人說它有淺深、有高下,對,不能說沒有,古來祖師判教,你看把它判大乘小乘、藏通別圓、小始終頓圓,這都是說它的淺深,有淺有深、有廣有狹。可是真實義,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諸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我們初學的人聽不懂這兩句話,諸法平等,性上平等,理上就不平等,相上更不平等,怎麼說諸法平等?到我們學習《華嚴》時候才了解,諸法真平等。特別是讀到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在《菩薩處胎經》裡面的一段談話,才真正體會到,佛講的諸法平等,是方方面面都平等,我們修行求法的門路就找到了。你喜歡哪一部經、喜歡哪一部論,你把你的基本功做好,基本功是什麼?淨業三福是基本功,這個不能不知道。你沒有這個基礎,你那個一門深入很苦,能不能行得通是有問題。如果你基礎紮好了,沒問題,你這個一門,任何一部經論,你只要真的長時薰修。中國老祖宗是千遍,千遍是有限的;長時薰修是無限,還是佛法高一著,一門深入。
 >>>你把萬緣放下,你的真誠、清淨、平等、覺現前,你每天讀誦是真誠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是正覺心,會開悟、會見性,教下裡面怎麼說大開圓解。所以不能搞多、不能搞雜,搞多、搞雜錯了,功一定用在一點,天天鑽,總有一天把它鑽通,通到哪裡通到自性。所以明心見性是所有法門的終點,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它的終點就是明心見性。念佛也不例外,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你看多有味道,這是佛法裡頭的祕訣。為什麼你依照方法這叫持戒。我選一部經,這個經有長短沒關係,長的像《法華經》、《楞嚴經》。還有人選《涅槃經》,《涅槃經》很長,兩種翻譯本,一個三十六卷,一個四十卷,都很長。還有人讀《華嚴經》,《華嚴經》一天沒辦法念完一遍,八十卷,念的時候恭恭敬敬。所以大眾在一起誦經的時候敲木魚,木魚是什麼打拍子,讓我們念得整整齊齊,一個字一個字的念,這是恭敬,不能夠草率。一個字一個字念,為什麼你的心才定;如果念得太快,你心浮氣躁不定,那個沒用處。所以念經是修定,你看是修戒,依照這個規矩修戒,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念是修定,定到一定的時候就開智慧,戒定慧三學就用這個方法一次完成,這是真修行。要不要求解釋?不需要,沒有解釋。這是真的,一切經教沒有意思;沒有意思,它起作用的時候是無量義,所以你講不完。當你在讀誦的時候沒有意思,不要想這什麼意思、那什麼意思,那就錯了,為什麼你的妄心、妄念起來。念經就是把妄念打掉,所以不可以想這個經文的意思。
 >>>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頭教得好,怎樣讀誦怎樣去聽講所以聽教是聽教誨,咱們用什麼心態去聽教用什麼心態去讀誦第一個,聽教不能執著言說相,要用這個態度。文字是言說的符號,跟言說一樣,那我們讀誦就不要執著文字相,別執著它。第二個,不要執著名字相,佛教裡頭這些名詞術語,你看「善男子」這是佛教的名詞術語,「佛」這是術語,「威神」這是術語,這都不要執著它,名詞術語。第三個很重要,離心緣相,就是你不要去想它,讀誦就是讀誦,讀誦是修定。你這一想它,這一段是什麼意思,那一段是什麼意思,把你的定破壞掉,那叫不會念,你念經沒用處。念經,什麼叫有用處念經得定就有用處,定開慧。現在幾個人會念幾個人會聽所以禪宗的大德遇到他的學生,老師常常問的一個口頭禪,「你會麼!」這個話意思很深。聽經你會聽嗎你念經你會念嗎會念的人得定,會聽的人開悟。你聽經沒有開悟,讀經沒有得定,不會!所以這個經典跟世間書不一樣,我們要拿佛經看作世間書,那就什麼都得不到。
 >>>所以於諸法義了了通達,能不能做到?能,只要開悟就通達。惠能大師沒有念過經,他不認識字,但是他聽過人講經,五祖講《金剛經》他聽過一次,一次就開悟,為什麼他會聽!五祖跟他講肯定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會聽。也就是馬鳴菩薩講的,不著言說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緣相,他做到。我們平常在讀誦的時候也是這樣,《起信論》上教的,不要著文字相,不要著名詞術語相,千萬不要起心動念想這一段什麼意思、那個什麼意思,不要管,要曉得這是修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修定,讀經也是修定。只要讀經的時候你能夠守住這個,離文字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就會得定。所以你看,讀書千遍,念的時間長,定的時間久,哪一法不是禪定!法法皆是。千萬不要以為只有禪宗才修定,那就搞錯了。淨土宗修不修定?修定,念佛是修定,這一句佛號一門,你能夠執持不斷,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恭恭敬敬,都能得定!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念掉,這個很重要。為什麼要念佛妄念太多、雜念太多,不管是善念、是惡念,只要念頭一起就用阿彌陀佛把它取而代之,這叫會念,把你的煩惱習氣統統念掉。念佛不是念給佛聽的,這要曉得,可不能弄錯!念佛是把自己的妄念給念掉,我們現在常講心浮氣躁,你怎樣把心浮氣躁給念掉,你不就得定了嗎?這是講通達的方法。
  
 http://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請上網看全文★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tb 的頭像
    amtb

    久久久華藏淨宗學會 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