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三餐飲食選擇素食最健康
 >>>我們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告訴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中國五千年來長治久安,靠什麼靠教學,真的要教。教什麼教倫理,什麼是倫理倫理是講關係,人跟人的關係是倫理,人跟大自然的關係也是倫理,人跟天地鬼神的關係還是倫理。所以關係要知道,關係要處好,人和,古大德所說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才真正能解決一切問題,家和萬事興。制度是其次,再好的制度如果人不和,那個制度也不能夠建立,關鍵確實是在人。中國老祖宗有智慧,自始至終就認定要把人教好,要教他知道這關係。所以中國人重視家,修身、齊家,然後國就治,國治就是今天所講的和諧社會,天下平就是講的和諧世界。從哪裡做起從修身、齊家,要從這裡做起,修身、齊家的根本就是格物致知,格物是放下欲望。得少就要滿足,知足常樂,一定要曉得人生在這個世間,生活需要的不多一天三餐飲食,選擇素食是最健康的。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文化在 就能做一個轉機
 >>>真正要把這些事實真相講透徹、講明白,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一般人來,那是經典上所說的,是來酬償業報。你過去生中行善,你到這個世間來享福,你過去生中造惡業,你到世間來受苦、來受難,就這麼回事情。所以佛說「人生酬業」,一句話就答覆了,這些人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酬業的,業是自己造的,不是別人造的。大聖大賢、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他來做什麼?他來教化眾生,來成就眾生。根熟的眾生幫助他作佛去,念佛往生的都是根熟眾生,生到極樂世界就是去成佛,這是無比殊勝的大事;沒成熟的幫助他善根增長,他已經有善根,沒熟,幫助他成長,提升他;沒有善根的幫助他種善根。覺悟的人他到世間是幹這個,這就是俗話所說的乘願再來,是來幫助苦難眾生的、是來傳法的,無論是什麼身分,各行各業裡都有,也就是他示現的是個好的樣子。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下個學期就被學校解聘
 >>>
此地大師講,「對治大慈大悲同行攝生不圓滿自在障,令圓滿故」,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字眼就是「同行」。四攝法裡,同行就是同事,四攝法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最後一條。菩薩大慈大悲,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跟這些大眾同事。在這個時候攝受一切眾生,當然不圓滿、不自在,也就是你做得好辛苦。這個事情,我們老師確實真有智慧,我們不能不佩服,為什麼他早就把這個話告訴我們了。我們學佛虔誠,尊師重道,接受老師教誨,我們都跪在那裡接受,我們經典是捧在頭上的,頂戴著佛經接受老師教誨,恭恭敬敬。老師笑著說:今天你來聽我教導,你們都是跪著在這裡求法,將來到你們傳法的時候,你們要顛倒過來向求法的人跪著把法送給他,他還未必接受。這老師教的,現在真是這樣的。想想我們小時候念書在學校那個情形,跟現在學校裡的師生關係完全不一樣。在我這個年齡,小時候我們上小學、中學的時代,那是抗戰期間,確實師生如父子。抗戰期間我們是流亡學生,離開父母、離開親人,沒人照顧,老師照顧。老師照顧這批學生就如同兒女一樣,無微不至,我們對老師感恩的心永遠不會忘記;同學真的比親兄弟姐妹還要親,真的互相尊重,關懷照顧,互助合作,你才能活下去。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戒律看得好像是吃人的禮教
 >>>但是契入這個境界是不容易,障礙在哪裡?障礙不在外面,在自己,什麼障礙?放不下就是障礙。可是放也要知道從哪裡放起,我的老師當年教我從布施下手,我學了這麼多年,在《華嚴經》裡才看到佛說的三重障,才恍然大悟。為什麼我們進步這麼緩慢?不要說是十住的門,十信的門都沒進得去,這才知道三重障,有這個障礙。老師教我們,實在講是善巧誘導,如果老師當年要說三重障,我們初學佛的人可能不以為然,所以他不提這個詞,他只講三種布施。三種布施很能誘惑人,為什麼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很能誘惑人,聽了之後很有受用,自己這三方面都缺乏。凡心沒了,從這裡下手好,斷惡修善,然後再提升到破迷開悟,破三重障是破迷開悟。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像有點寒毛直豎坐立不安
 >>>這種情形,如果我們要是細心,不難體會到。我初學佛的時候,我很喜歡跟章嘉大師坐在一起,一句話不說,享受他的磁場。進入他居住的範圍之內,那感覺就不一樣,走進他小客廳裡面,你就感到非常安全、非常柔和,給你有這種感覺。縱然一句話不說,這感受是真的,不是假的。有一年我在邁阿密,就是講《認識佛教》,因為到邁阿密講堂裡現場一看,很多當地人,美國人,同學們給我介紹他們都是修行人,多半是學密的。我講經,他也不懂,雖然有翻譯,也不能完全理解。有人就問他,你聽不懂,為什麼天天來聽他說這個地方的磁場好,聽不懂,也願意每天到這裡來坐兩個小時,他感受就不一樣。我們學佛的人,在一個環境很惡劣的時候,心地靜下來就得佛菩薩加持,那個感覺就不一樣。所以我們冥感,有冥應、有顯應。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個境界裡面叫無功用道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二四卷)  2009/1/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24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我們知道礦物也有覺知
 >>>
下面一首,「深心信解常清淨,恭敬尊重一切佛,於法及僧亦如是,至誠供養而發心」。深心是自受用的心,深心是什麼?信,對佛陀教誨真信、真幹。你真的理解你就真幹,幹了之後真有效果,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不受外面環境污染。恭敬尊重一切佛,這個一切佛是一切眾生,《華嚴經》上所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範圍就廣大。佛是什麼佛是覺。動物有覺知,植物也有覺知,江本博士實驗水,水是礦物,現在我們知道礦物也有覺知。我們坐在這個講堂裡,桌椅板凳有沒有覺知有覺知。彌勒菩薩講得好,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把它換算一下,它的單位是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念頭。「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形皆有識」,識就是見聞覺知,就是受想行識。所以物質有,只要是物質都會聽、都會看,都懂得人的意思。虛空也是物質,你怎麼能說它沒有法差別很大,無量無邊,但是同一個自性,自性清淨圓明,同一個自性。自性本來就有見聞覺知,所以自性變現的一切法統統有見聞覺知。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本書是二0一二年講全球的災難
 >>>今天有個同學送了兩本書給我,講預言的,一本書是二0一二年講全球的災難,另外一本是一百年這個世界,我略略的翻一翻,我覺得那是胡造謠言,不能相信。我們相信佛法,佛怎麼告訴我們境隨心轉,如果我們的心善、思想善、言行善,所有災難都能化解,為什麼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我們起心動念,人不知道,人本來知道,為什麼不知道他煩惱習氣太重,他障礙太多,心浮氣躁,我們的信息他接收不到,他接收的全是負面的。不如物質,你看,我們也幹了十幾年,從一九九九年,到今年就十一年了,我們種菜,澳洲院子大,種菜。我們種的蔬菜、水果,種的這些農作物,不用化肥、不用農藥,我們每天教它念佛,把念佛機在菜園裡掛了好幾個,滿菜園都是念佛的聲音,有時候佛教歌曲的聲音來供養它們,菜長得特別好。附近這些農家來看到我們的菜園,問,你們怎麼種,種得這麼好我們告訴他,他感覺到不可思議。它懂得我們的意思,愛心!幫助它成長。而且那些小蟲,吃菜的那些小蟲,我們跟牠約定,牠非常遵守有信用,我們都很感動。我們的菜園一定劃一個角落專門供養牠,小蟲專門到那邊去吃,隔著旁邊的菜牠決定不會去吃,牠給我們留著,我們也給牠留著。我們尊重牠,牠也尊重我們,互助合作,共存共榮。我們果木樹很多,大概也有十幾種,我們跟小鳥約定,小鳥也很遵守,懂得我們的意思。我們指定幾棵樹,這幾棵樹長的水果你們可以去吃,不是指定的,你一定要給我保留,你們不能去動。統統都遵守,所以跟這些小動物相處比人好,人都不守信用,牠們非常守信用。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化最重要身教重言教
 >>>底下這一首,「常欲利樂諸眾生,莊嚴國土供養佛,受持正法修諸智,證菩提故而發心」。你看這首偈說得很清楚,你學佛為什麼?學佛為證菩提。沒有忘掉國家社會,為什麼莊嚴國土。用什麼來莊嚴用供養佛,用受持正法修諸智。供養佛怎麼供養大乘教裡面,處處佛都說了,佛講的是法供養,不是講別的。法供養裡面第一條,「依教修行供養」,佛所教你的你統統做到,這叫供養佛。佛教什麼?我們淨土宗,遵守佛教導我們的最高修學的指導原則是「淨業三福」,《觀無量壽佛經》上的三句話,這是淨土宗最高的指導原則。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頭一條,我們真正落實做到,這叫供養佛。我就從這一句,這些年來提倡儒釋道的三個根,從哪裡得來的從這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怎麼落實《弟子規》落實了。《弟子規》是不是佛法?是,儒家的東西是佛法,佛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慈心不殺」,我就想到《太上感應篇》。底下一句「修十善業」,《十善業道經》上說的。這句話是儒釋道三個根,重要!第二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第三句是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進行者是教化眾生,自己修成之後要教化眾生。教化眾生最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於言教,我自己要做出來給人看,這才行,你自己做不到,你教人,人家不相信。所以受持正法,受是接受,持是保持。佛法修學終極的目標是智慧,菩提就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我們要把它開啟出來,那就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前面所講的全都是戒律《弟子規》是戒律,《感應篇》是戒律,《十善業道》是戒律,這個叫根本戒,這個做不到,其他的你都不能成就,所以佛法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展開經卷,常常看到佛稱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是有標準的,第一條做到才叫善人。孝親、尊師,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要真正落實,把它變成自己的生活,日常生活落實了,工作上也落實了,處事待人接物統統能落實,這才叫善男子善女人。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見什麼人笑容燦爛面門放光
 >>>「但為永滅眾生苦,利益世間而發心」,這什麼這是《還源觀》裡面四願末後的一願,「代眾生苦」。眾生苦在哪裡苦在迷惑,苦在不覺悟。佛給我們講得好,苦從哪裡來?苦從迷來的;樂從哪裡來樂從覺來的,覺悟就快樂,決定不是物質的享受。在《論語》裡面我們所看到的,孔子學生很多,他最欣賞、最讚歎的是顏回,而顏回的物質生活是最差的,住在陋巷,日常生活簞食瓢飲。簞食,諸位沒看見過這個簞,吃飯連個飯碗都沒有,用竹子編成一個簍,當作飯碗;喝水,杯子沒有,用葫蘆瓢,他過這個生活。但是最快樂,「回也不改其樂」,一般人受不了這種物質生活的貧窮,顏回快樂,無論在什麼地方見什麼人都歡喜,笑容燦爛,面門放光。為什麼那麼快樂快樂從哪裡來覺來的,他覺悟了,這種快樂從內心裡面、自性裡面發出來的,與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不相干。如果聖賢教誨裡頭沒有這些東西,誰願意幹愈學愈快樂,你就學不厭。經書愈讀愈快樂,為什麼遍遍有悟處,就樂在其中。如果遍遍都一樣的,你會念厭、念煩了,不想再去讀;遍遍有新的東西發現,其妙無窮。典籍確實其深無底,其廣沒有邊,裡面講什麼完全講我們的自性,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統是自性變的,讀這個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要捨,你只要放下,才知道比擁有快樂,你就漸漸的入佛境界。擁有不快樂,為什麼不快樂?怕失掉,患得患失,他有這個念頭。你全部放下,煩惱就沒有了,就斷盡了。幫助眾生做再多的好事,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前面講的無作三昧。做了沒做真做了,為什麼說無作心地痕跡都不著,做成功了不居功,眾生有福;做不成功也沒有什麼遺憾,眾生福報、因緣不足。自己盡心盡力,功德圓滿,不管事情做成做不成都是功德圓滿,心地清淨平等覺,這才叫學佛,這才叫得受用。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