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oa0010 求智慧決定化解內心深處對立
 >>>在中國古代,儒釋道三家都講悟處,講悟性。老師看學生,看這個學生將來有沒有成就從小看他的悟性。而不是看他的記性,記得再多不開悟是死的,現在講是知識,知識淵博是記性。智慧呢智慧是悟性,不一樣,這個我們總得要搞清楚,要曉得從哪裡下手。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學們,修行求智慧跟求知識不一樣,求智慧決定要化解自己內心深處對立,這樁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跟一切人對立。一切人,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人,哪個族群的人,不同文化的人,不同信仰的人,都不能對立,為什麼對立是錯誤的,自性裡頭沒有對立。我們想求明心見性,如果有對立你永遠就不能見性,所以對立要化解。不能對一切事對立,不能對一切萬物對立,不能對一切不同維次空間對立,這講天地鬼神,沒有對立,沒有對立就是一團和諧。自性是和諧的,宇宙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宇宙是和諧的,大自然是和諧的。細細觀察,對立從哪裡來的對立是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自性裡頭沒有;這是煩惱的根,我們要真正想斷煩惱,得從這裡下手。如果這個根拔掉,你會感到非常快樂,你慢慢的把真我就會找回來,你得的是自在、是安樂、是法喜充滿。我們常常講「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你真是這樣子。你之所以做不到,就是你有身見、有邊見。
 >>>俗是講六道裡面的,真是講四法界,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裡頭還有身邊二見嗎?有,跟我們凡夫完全不一樣,習氣!他真的身邊二見斷掉,但是還免不了有一點習氣在。就像我們現在看五十三參一樣,無始無明都斷了,無始無明的習氣在。我們知道無始無明好斷,習氣不好斷,習氣沒法子斷,這些道理前面都講了很多。這兩種見斷掉,你看這底下講的「令大智境界得自在」,得自在當然就「破不自在障」。大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個智慧現前,這種智慧就是大乘經上佛說的「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是寂,無所不知是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是一不是二,你看它裡頭沒有對立。所以在民國初年,我們佛門有位大德的居士歐陽竟無大師,他說「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為什麼不是哲學哲學是對立的,有能有所,能所對立。佛法也講能、講所,但是它不是對立的,它是一不是二,所以哲學不能包括它。這是我們真正想回歸自性,把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顯示出來,那就得大用處,這就是法身菩薩應化在世間。像《華嚴》末後這五十三位佛菩薩,做出這個樣子來給我們看,那是大智大覺的生活榜樣。他的示現裡面,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全都有,我以前記得五十三參裡面出家人有五個,他們現在仔細查了一查,有六個出家人,其餘全是在家人,為我們做出榜樣。
 
  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歡迎您的加入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tb 的頭像
    amtb

    久久久華藏淨宗學會 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