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是取中庸在日用平常當中是禮
 >>>佛陀為我們示現什麼都放下,物質生活三衣一缽,精神上的生活給我們示現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形相給我們示現金剛不壞身,身體健康,不生病,年歲增長他形相不衰,這些給我們大眾自自然然生起強烈的信心。人生活在世間要以什麼為目的要以快樂為目的,要以法喜充滿,不是以賺錢、以升官為目的。賺錢你得不到歡喜,做高官你還是得不到歡喜,人生要生活在歡喜的世界,這就對了。
 所以《論語》記載孔夫子一生的行誼,第一句話就把法喜充滿顯示出來,這不是隨便編排的,有很深的用意在裡頭,你看頭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把這個擺在第一。編輯《論語》的這些人,《論語》不是夫子寫的,是他死了以後,學生編的,學生編的把這一句放在第一,用意很深,這就是什麼重視教育,重視學習。那時候佛教沒傳到中國來,跟大乘佛法真叫異曲同工,同樣一個看法、一個想法。大乘佛法是法喜充滿擺在第一,怎麼知道中國寺廟的建築,你一進山門,進到寺廟去你頭一個看到山門,山門是一個建築物,是什麼天王殿,天王殿正當中,面孔對著大門的是彌勒菩薩,你看彌勒菩薩那個樣子就是歡喜!把他擺在第一跟《論語》上第一句話很有意思,它就對照起來了。彌勒菩薩所示現的就是常生歡喜心。古人有兩句話顯示彌勒菩薩的表法,「生平等心,成喜悅相」,教你入山門頭一眼看到的要生平等心,你才有喜悅相。這一生在這個世間處事待人接物,你能把這個抓住,你修行的方向目標就掌握住,無論對人、對事、對物,心要平等,相要慈悲,就是相要歡喜。你們想想看,跟《論語》上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不是相應的這是聖賢教誨,所謂是英雄所見大略相同,這就是特別強調教育。
 >>>我們看這裡「善巧智明」,我們用《論語》第一句話,用佛門裡面這個設施天王殿,你就能想到善巧智明怎麼落實。天王殿裡面供奉的四大天王是護法,護誰護自己,看到之後提醒自己。東方持國天王,你看看,持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怎樣才能保持國家負責盡職,它代表這個意思。負責盡職要做得好,一定要明瞭中庸之道,佛法裡面講中道,中國老祖宗講中庸不偏不邪叫做中,言語造作表現在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及。過分,譬如對人,過分顯得巴結,不及顯得傲慢,一定要達到中道。所以護國天王手上拿個琵琶,樂器,不是他喜歡唱歌,它表法的。弦樂器你看看,你太緊它就斷了,緊得過頭它斷了,鬆了它不響,一定要調到恰到好處,音色才美,它取這個意思,就是取中庸之道。中庸在日用平常當中,在儒家就是禮,在佛法就是戒律,戒律是個標準,就是中的標準;禮、中的標準。現在我們講求紮根教育,儒釋道三個根,這就是三個標準,三個中道的標準。《弟子規》是儒家的中道標準,《感應篇》是道家的中道標準,《十善業道》是佛法裡面的中道標準,一定要遵守。南方增長天王,增長就是老祖宗教導我們的天天要求進步,苟日新,又日新,天天要有進步;佛法裡面講的精進波羅蜜,就這個意思。特別是在德行、在靈性的境界,天天要向上提升。怎麼向上提升淘汰煩惱習氣就上升。如果煩惱習氣很嚴重,有辦法做到一年比一年輕,那就是好事情;煩惱習氣一年比一年輕,你的智慧福德就一年比一年上升。所以學佛的同學要記住,如果我們煩惱習氣跟去年差不多,那就是說你今年沒進步;甚至我的煩惱習氣比去年還嚴重,那你已經退步了。煩惱習氣的去向是三惡道,這個東西要是嚴重,那就三惡道去了。智慧福德要向上提升,要往上升,這裡頭最殊勝的是念佛,念念心中有佛。有佛道、有佛心、有佛願、有佛行,那恭喜你,你這一生非常可能成佛,為什麼說非常可能你真的堅持,你就決定成佛。這是世出世間第一善事,沒有比這個更善了。佛的心是清淨心,佛的願是幫助一切眾生圓成佛道,佛的行就是為一切眾生表演一個斷惡修善的樣子,表演一個破迷開悟的樣子,表演一個轉凡成聖的樣子,讓大家學習。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表演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在《華嚴經》裡面,善財童子跟五十三位的佛菩薩,那些善知識都是佛菩薩,他們表演給我們看,男女老少、各行各業。
 
 http://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第二0三四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tb 的頭像
    amtb

    久久久華藏淨宗學會 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