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充滿從哪裡來的上求下化
 
第三種叫「應辯,應時應機,無有差異」,這也是屬於樂說。人活在這個世間,每個人都在想要活得有意義、要活得有價值。價值跟意義絕不是自私的,如果為自己的名聞利養,沒有什麼價值,也沒有什麼意義。真正講活出價值、活出意義,那都是絕頂聰明智慧的人,而且幾乎全都是從事於教育工作者。諸位冷靜去觀察,古聖先賢,在中國代表的人物孔子、孟子,學者!在佛法裡面諸佛菩薩,他們一生幹什麼用現在的話來說,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這個有意思。而他們對宇宙萬有了解得透徹,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不能分割。他們教學的對象是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裡頭一切眾生,比我高的是我的老師,比我低的是我的學生,上求下化,這是何等的快樂!夫子說了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是喜悅。真正的喜悅從哪裡來的從學習裡頭來的。學習聖賢你才會有喜悅。這種喜悅不是從外頭來的,是從內心裡面流露出來,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我們世間人講頭一個受用是身心健康,多快樂!在佛法裡面,佛菩薩常講「法喜充滿」,那個法喜就是孔子講的不亦悅乎。法喜充滿從哪裡來的?上求下化,上面跟老師學,下面認真去教,從這來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永遠在歡喜。永遠歡喜,在世間法裡面能看到,可是大家沒有注意,實在講每個人都有,在什麼時候三歲之前。你看嬰兒,你看二、三歲的嬰兒,你看他滿臉笑容,無論跟誰,他沒有什麼親怨,沒有什麼這個喜歡不喜歡,他統統都喜歡,無論什麼人逗他,他都笑。彭鑫醫生講的,三歲以前,他說這是醫學界裡頭曾經做過這麼一個統計,一天要笑一百七十次,他身體健康快樂。他說人長大的時候,一天大概平均只笑七次,中國人可能都沒有,每天都板著面孔。記住,老祖宗有一句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這養生之道裡頭一個條件。你如何能叫你心裡頭喜事不斷,有沒有辦法有,學聖賢教誨就行,你這個喜悅不會中斷的,永遠在歡喜,除這個之外,世間法沒有。
 >>>
所以大聖大賢走哪個路子他都去做義務教學的工作。我們看每個宗教的創始人,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全都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你們想想對不對他們不為自己,他們沒有名聞利養,純粹是義務教育。一生樂此不疲,他為什麼現在我們知道了,他為的是法喜充滿,他為的是常生歡喜心,他所求的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佛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他求這個。這個如來是說自性,不向外求,向內求,自性裡頭圓滿的智慧德相。為什麼我們現在沒有了沒有叫迷失了,不是真的失了。這個是真的,永遠不會失掉,永遠不會改變,而是你現在迷了;哪一天你一覺悟,這又回來了,又都現前。所以佛法終極的目標,是教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僅禪宗是這樣講的,在佛法裡無論哪個宗派、無論哪個法門,沒有例外的,連我們念佛求生淨土也不例外。我們生到極樂世界,為什麼早年我在台中,那時候沒出家,跟李老師學《彌陀經》,我就以為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我們這個目的就圓滿。老師說沒圓滿,怎麼才圓滿?阿彌陀佛教導你明心見性,才圓滿。我們這才真正明白,《金剛經》上所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每個法門到最後都見性,所以它是平等的。
  
//mbme.tw http://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網站 .tw http://amtb2006.myweb.hinet.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www.mbme.url.tw歡迎您的加入第二0五四卷
              
*祈勸大眾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停緩地球冰山暖化*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 【扭轉乾坤】***
請上網看全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