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情愛執著太重你才到這個世間來
 >>>佛法裡面告訴我們,學習十善業道,我們看到幾乎所有宗教裡面都有戒律,基本的條文跟十善業道都相應,天主教、基督教、新興的巴哈伊教、印度教、猶太教,裡面統統都有十善業。所以我們在想,世間每個宗教創教這些教主,我們想來想去,他們都說是一個真神,我們相信,都是一個神的化身。我在日本訪問的時候,去看中村康隆老和尚,他是去年往生的,一百零三歲。我們第一次見面談到多元文化,宗教團結,他告訴我一句話說,「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我離開他的客廳,他的一個弟子橋本先生告訴我:「法師,今天老和尚跟你講這個話,從來沒說過,沒聽說過,今天怎麼跟你說這麼一句話世間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就是我執這個念頭要放下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二九卷)  2009/1/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29*請上網看全文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臨命終時迷惑墮到畜生道
 >>>佛在經上舉這個比喻,把這個誤會了。古時候的印度有些修行人,四禪八定雖沒有那麼深,得到一點點小定。小定天眼開了,看到牛死了以後牠的靈魂生天,他親眼看到的。他想生天,想想牛一生幹什麼牠又做的什麼好事替人耕田、吃草。所以他就持牛戒學牛,為什麼他以為學牛將來可以生天。錯了牛生天不是因為吃草耕田去的。佛講前世他修的上品十善,臨命終時迷惑墮到畜生道,這一生他畜生道的業受滿了,他過去生中上品十善的業因生起來,牠是憑這個去的,這才是真正的因。所以他因跟果都搞錯了,天不是究竟果報。證得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六道就沒有,進入四聖法界,那比六道高。四聖還不是究竟果報,必須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十法界沒有了,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那個地方叫一真法界,那才是真正的果報,才是真正所謂的永生。連十法界都不能算永生,十法界裡面有阿羅漢、有辟支佛、有菩薩、有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大師講六即佛,判他們叫相似即佛,很像,不是真的。什麼是真的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脫離十法界,那是真的,那叫真實的果報。所以我們一般人把這個因跟果看錯了。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醒大家不要把修福德當作功德
 我們看梁武帝一個故事就明白,梁武帝是佛門大護法,沒有人不知道他的。達摩祖師那個時候到中國來,梁武帝接見很歡喜,很想在達摩祖師面前炫耀他護法的功德。他為佛法建了四百多個寺院,南朝四百八十寺,建這麼多個道場,度出家人就是護持出家人幾十萬人。他向達摩祖師說:我這個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回他一句話,「並無功德」。一盆涼水澆下去,梁武帝就火了,不理他,把他趕出去。所以他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遇到一個慧可,這就是說話不投機。達摩祖師是不是沒有智慧為什麼不抓住這個好機緣讓他來護法或者言詞稍微改正一點,他問的是功德大不大你可以回答他,你的福報太大了。梁武帝我相信也開心,他為什麼不說實際上我們從這個地方看到,達摩祖師的真實智慧,提醒大家不要把修福德當作功德,這就錯了。了生死出三界是要功德,福德做不到,福德還是在六道輪迴裡面去享受,這他給我們提醒。所以要記住,要想了生死、要想出三界、要想念佛往生,那我們要重視功德,不能夠重視福德。可是福德跟功德在形式上很難分辨,確實它是一不是二,一樁事情。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智慧高心量也大量大福大
 >>>「非識心知」裡面還有一層意思,法界智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是識心緣不到的,阿賴耶、末那、第六意識都達不到。我們在法相經典裡面讀到,分別的功能最利的、最大的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向內能緣到阿賴耶,向外能緣到虛空法界,就是沒有辦法緣自性。所以一定是要轉識為智,就緣到了。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不執著,心就平等,自性裡面的清淨平等現前。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識成智。所以李長者此地才講「法界智體」,就是四智之體,轉識成智他就知道。這個地方講的有一句,「以根本無明住地煩惱,便為一切諸佛不動智,一切眾生,皆自有之,只為智體無性無依,不能自了,會緣方了」。這裡頭我們讀到一個專有名詞,「住地煩惱」,經教裡面給我們說出「五住地惑」,惑就是煩惱,惑是迷惑,惑是無明。根本無明,什麼叫根本無明什麼叫住地煩惱迷的時候的現象。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家拯救地球的期限只剩下七年
 >>>比起我們六道,我們稱它為淨土,六道裡頭是染污,這是染淨,他們是淨土,六道是迷邪染,所以六道裡面就有善惡。諸位要知道,四聖法界裡頭沒有善惡,善惡都是染,所謂善,在六道裡頭有三善道,惡則有三惡道。三善道裡面人道算是善道,可是現在我們這個人道也被污染,嚴重污染,不善了,連山河大地也不善,連自然生態也不善。這什麼道理這是佛在經上常說的「境隨心轉」,我們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人心不善,感得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都不善。科學家提出拯救地球的期限只剩下七年(這些科學家是不是佛菩薩在那裡示現的,我們不敢說,但是在理上講有可能,在事上沒有證據),大聲疾呼!如果我們真正有這種警覺心,聽到這個話趕緊回頭,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就這裡回頭就行,這個地球就有救。科學家沒法子救,必須要居住在地球上這些有情眾生,為什麼這個境界是他們心現識變的。四聖法界裡面的眾生心清淨,他沒有執著,他沒有分別,所以他們居住的是淨土。我們今天有分別、有執著,分別執著裡頭有善、不善,這個不善太可怕,會讓這個地球毀滅,這是我們應當要警覺的。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海裡哪個是新的水
 >>>大師怕我們很難體會,舉了個比喻,比喻舉得好,「如一滴之水,入大海中,便同大海,無新舊水故」。好像一滴水,這滴水如果從它源頭上來看,它可能最初是從小溪流出來的,那叫溪水;溪水流到河裡,我們叫河水;河水流到江裡面,我們稱江水;江水再流到海裡面,就叫海水,叫大海水。入了海叫大海水,大海裡哪個是新的水、哪個是舊的水,沒有了。把大海比喻作自性,明心見性這是性海,你這一滴水就入大海了,以前那些江、河、溪的名字全部都失掉,都沒有了。那些江、河、溪就是我們講的十法界,譬如十法界、六道、三途,講這些,到入大海明心見性,這一切都沒有了。下面說,這兩句話重要,「故去情方見,非識心知」,這兩句話重要,要把情捨去你才能見性。情是什麼情是妄想分別執著,你把這個東西去掉,你就能見到性海,你就能見到事實真相。所以這個不是識心能夠知道的,識心就是情見。去情見的人是誰初住以上的菩薩。用識心,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還是用識心,十法界裡面有四聖六凡,四聖雖然用的識心他用得正;換句話說,他沒有太大的副作用。六道凡夫他用得邪,不正。為什麼四聖能用得正四聖全是如來的好學生,跟著佛學,確確實實的依教奉行。像佛在經裡面,佛一部經講圓滿最後一句話,勸大家「信受奉行」,所以四聖法界的人對於佛菩薩的教誨能信、能接受、能依教奉行。所以他們雖然還是用的識心,這識心用得很正,我們稱它為正知正見。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二八卷)  2009/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28請上網看全文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是你出生的時候就帶來的
 >>>我們再看下文,「法界無性,無生為一生,非延促生故。為法界體,無情量延促長短去來今故,諸有信者,應如是知」。這幾句話非常重要,都是給我們講事實真相,而我們凡夫往往把它錯看了,錯解它的意思。法界到底有沒有性佛說了,法性,為什麼現在講無性怕你執著有個法性,你執著有個法性就錯了。這個名詞是假名,連道家都說「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不能執著,一執著就錯了。如果佛說法界無性,你執著是無性也錯了;說法界真性,你執著個真性又錯了。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初學,要用什麼心態去聽經聞法他提三點,第一個不要執著言說相,言說是假的。我們讀經,文字是言說的符號,不能執著言說相;換句話說,就不能執著文字相,執著文字相錯了,你死在字裡行間,你怎麼能懂得它的真實義!所以會聽,要聽弦外之音,話裡頭有話,那你才真正能聽懂;看經要看文字以外的真東西,那你就會看。東西不在文字裡頭,也不在言說裡頭,但是言說跟文字可以啟發你、幫助你、引導你悟入,它是個工具,它不是目的。第二不能執著名字相,這個名字相是名詞術語,法界是名詞,性是名詞,無生是名詞,這些名詞你都要體會它裡面的意義,不可以執著名詞。因為任何現象裡頭,它本來沒有名字,名字是人給它起的,方便我們交換意見,它確實沒有名字。我們人跟人往來,哪個人有什麼姓名姓名是你後來加的,不是你出生的時候就帶來的,沒有。所以這些是假相,你要了解事實真相,你先要認識假的,認識假的然後你才能真正把真的找到。無生為一生,非延促生故。延是延長,壽命長的人,促是壽命短的人,與這個不相干。真正的真實相是一念,一念裡面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它沒有延促,沒有生滅,所以佛家講不生不滅。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大綱目六波羅蜜布施放下捨掉
 >>>所以他徹始徹終真的教我們放下,他自己做到了。他是王子出身,你說出家護法,他們皇家護不護法當然的,他不要,他還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不接受。在當時,我們在經上看到的,他的在家弟子有十六個大國王,這些國王可不可以去供養他、護持他而佛要求的供養跟護持是什麼是信受奉行、弘法利生,你這樣去做就叫護持,護持正法。他不要求任何物質供養,物質生活上始終堅持著四事供養。第一個是飲食,每天出去托缽,有供養的,這個他接受。第二個是衣服,衣服很簡單,三衣,也不是天天接受人供養,衣服破了,不能用,你供養一件衣服給他,他接受。第三個臥具,臥具實在講就像個被單一樣,晚上睡覺的時候鋪在地上。第四個是生病的時候接受醫藥。接受信徒們供養的就這四種,除這四種之外,統統不要。真是捨得乾淨,給後人做榜樣。我們想想,真能這樣放下,確實幫助覺悟,幫助證果。後世人的修行,為什麼一生不開悟,為什麼一生不能證果肯定與這個有關係,接受豐厚的物質生活,他起了貪戀,他放不下。我們特別看到佛教菩薩修行的六個綱目,六大綱目就是六波羅蜜,頭一條就是布施,六波羅蜜裡面的布施是什麼意思放下,捨掉!所以布施是對治慳貪的,就是貪欲。由此可知,貪欲是障道的第一個業因,你一定要把它放棄,你的障礙就沒有了;你不肯放棄,那個東西障礙你。第二種障礙就是惡業,就是你造惡,這個惡把善也當作惡,你造作善業、造作惡業,喜歡修善,或者喜歡作惡。喜歡修善的,你將來的果報在三善道;喜歡作惡的,你的果報在三惡道,都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統統要放下。用什麼方法持戒,持戒是度惡作的。第三個是忍辱,忍辱是度瞋恚的。第四個是精進,精進是度懈怠的、懶惰的。第五個是禪定,禪定是度散亂的。第六個是般若,般若是度愚痴的。你看教菩薩修行的六大綱領。你要曉得,頭一個是布施,放下貪欲,布施波羅蜜就圓滿了。所以佛一生教人隨緣不攀緣,你多自在,無論是順境、是逆境,善緣還是惡緣,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他老人家一生以身作則,他做出來給我們看,那教我們的我們就會相信、就會接受。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