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G文件-學佛修行 (43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言語造作全都落在十惡上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求學求道關鍵都在誠敬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無量壽莊嚴這果後因清淨平等覺
 >>>我們今天學佛學什麼?自己就清楚、就明白了,學了這麼久,《無量壽經》經題上一句話就全都講完了,「清淨平等覺」。學佛學什麼學清淨心,學平等心,學覺而不迷。果然學到了,你得的果報是大乘,大乘是智慧,就是一心大智,無量壽是相好,自受用,莊嚴是他受用,是幫助眾生的。你看這個經題上,「大乘無量壽莊嚴」,這是果,後面因是「清淨平等覺」,這是經題,我們修因、所希望得到的果報,全在經題上。這是總的綱領、總的原則,我們只要抓住,你決定不會走錯路。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是真的,不是假的,冤親債主、妖魔鬼怪來障礙你、來擾亂你,如果你的方向、目標、路子純正,什麼樣的妖魔鬼怪都不能擾亂你,冤親債主也沒有辦法動你一分。要堅定信心,一門深入,修行沒有別的,就是修一心。什麼叫一心?清淨平等覺就是一心。而這三樣你只要修一樣,一個得到全都得到,我就修清淨心,清淨心得到,平等就得到,覺也得到;我修平等心,平等得到,清淨就得到,覺也得到,一而三,三而一。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要你恢復一心是你的真心
 >>>下面長者引用經來作證明,這是用《華嚴經》裡面的經文,「一切虛空猶可量,諸佛說法不可量」,這兩句話是《華嚴經》上的,說明佛的智慧。佛的智慧,你聽到這句話你一定要明瞭,不是說釋迦牟尼佛的智慧、毘盧遮那佛的智慧、阿彌陀佛的智慧,不是這個意思,是一切眾生自心本有的智慧。佛有,你也有,他也有,我也有,平等平等,無有高下,只要你恢復一心,一心是你的真心,三心二意是你的妄心;妄心大家不一樣,真心大家是一樣的,真心本具的大智、大德、大能是相同的、是平等的。所以諸佛菩薩對待一切眾生決定不敢輕慢,像普賢菩薩一樣,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肯定為大家做表率。對待別人就這三樁事,做得圓圓滿滿,對自己也給大家做個示範,懺除業障。自己,佛菩薩業障沒有了,還要懺除嗎是,要懺除,做樣子給別人看,給那些業障深重的人看,讓我們看到佛、菩薩都懺除業障,何況我們,我們更要懺除。這是他的慈悲,他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做得非常像,做得很逼真,一點破綻你都看不出來,佛菩薩示現到這個世間,就像舞台表演一樣,他表演得太逼真,來幫助我們、啟發我們、誘導我們,用意在此地,說的話都是真的。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曲禮曰,毋不敬」一切恭敬
 >>>佛很慈悲,對我們這些凡夫來講,佛是教菩薩,我們沾光,教菩薩首先要斷三重障。三重障第一個是傲慢第二個是嫉妒第三個是貪欲。這個東西不能不放下,你要不放下,不但不能證果,實在講,佛菩薩幫助你,給你講經說法,你聽不懂。那就是什麼你聽,聽了很長的時間,不開悟,什麼原因你有這三個障。這不是佛菩薩不慈悲,你自己本身有障礙,必須把這個障礙放下。怎麼放下破傲慢就學謙虛,這有方法。你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頭一個教你什麼禮敬諸佛。世間法,我們讀《禮記》,這儒家的,《禮記》頭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一切恭敬,從這裡入門。所以童蒙教學,你看看《弟子規》裡,都是教敬,從這裡開始。學著敬父母,然後你就懂得敬老師,再懂得敬一切人,不但是對長輩要恭敬,平輩、晚輩都要恭敬;不但對人要恭敬,對一切萬物統統都要恭敬。這是什麼除傲慢的障礙。不能說我沒有傲慢,說「我沒有傲慢」就是傲慢。傲慢從哪裡來的佛跟我們說叫俱生煩惱,有了我,傲慢就帶來了。我們學佛學到這個地方可以算是相當清楚了,我從哪裡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一念不覺,《還源觀》裡講就出現兩種作用,從一體起二用。這一念不覺我們講起心動念,一起心,第一個作用出來,宇宙現前,動念,動念我就出來了,所以我跟宇宙是同時出現。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佛家講心現識變,識就是起心動念,最細的,粗的是分別執著,這都是識。起心動念是阿賴耶,分別是意識,執著是末那,第七識。佛給我們講,第七識裡面精神現象出現,有我見,我見就是有我執,執著有我。那時候雖然沒有身體,一有執著,執著是我,就是我們的自性變成一個靈體,現在人講的靈魂,就這麼來的。執著沒有了,靈魂就沒有了,靈魂沒有,變成什麼靈魂沒有,變成自性。一有這個執著,靈魂就變成我,你就執著這個東西,它沒有的,你執著它,我就會現行,一切法從心想生。有了這個東西,就有我愛,我愛是什麼東西根本煩惱裡面的貪,貪愛;有我慢,慢就是瞋恚;我痴。我們講貪瞋痴三毒煩惱,什麼時候有的最初那一念跟著就起來了。你看,我見、我愛、我慢、我痴,這叫四大煩惱常相隨,怎麼能沒有我慢!所以,佛首先教我們修敬。世出世間的大學問,根本就是自卑而尊人。儒家的禮,什麼叫禮簡單的講,禮就是自卑尊人,自己謙卑,尊重別人,有禮,這是禮的精神。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只為智體無性無依不能自了
 >>>天賦高的,根利的,大概每天可以背六、七百字,能背這麼多,中等天賦的大概是四、五百字,下根的人大概是二、三百字,所以他就不一樣,每個人進度不相同。標準是在哪裡標準是教他念十遍,十遍就能背誦,以這個為標準。老師教你,譬如教你念五百字,十遍背不下來,那就減,四百字,四百字背不下來,背三百字,他是這樣教法。所以一個老師教,在一個教室裡面,每個人進度不一樣,學得很踏實。十遍能背下來,這就是他的標準、他的能力,那就教他、督促他背一百遍,這是一般的。如果記性差一點的學生,加一倍,他要背二百遍。到第二天上課,就是昨天上的課背一遍,接著再教底下的文字。從前這個方法在中國用了幾千年,很有效果,跟現在學校講課程進度真的不一樣。人的稟性天賦確實是不平等的,是不齊的,如果把他排在一定的程度上,程度差的人學得很吃力,程度好的人感到太輕鬆;總不如過去那種方法有效果,它是根據每個人的天分,而不是有個標準的進度,不是的。這都讓我們在這麼長的時間細心去觀察、體驗,從前這個教學合理,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所以要學東西,例如學經書,沒有別的祕訣,就是讀。你要學一部經,你在這部經上首先你念上一千遍,一千遍熟透了。念的時候不要求解,這是什麼意思,不要去想這些,就是念,這叫求根本智,根本智是無知,般若無知。一千遍念下來之後再求解,那個解是後得智,看看古大德的註解,你看了之後你能夠領悟。天分好的,能在古人註解裡悟出更深的道理,為什麼你心是清淨的,千遍念下來心定了,定生慧,慧能夠觸類旁通。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二八卷)  2009/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28請上網看全文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輔仁大學開一門課普賢菩薩行願品
 >>>底下說,「何以故」,這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為從法界,及根本不動智上,為信進悟入故,法合如然故」,這把緣故說出來了,為什麼一悟一切悟。實際上,賢首大師在《還源觀》前面三條講清楚了,講得很透徹。為從法界,法界是從相上講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全宇宙;在佛法的名詞上說,遍法界虛空界。遍法界虛空界是從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從相上,就是法相;及根本不動智,這句講的法性,法相是所現,法性是能現。在佛法裡面說,能所是一不是二,這是跟哲學不一樣,哲學能現、所現不是一,佛法能現、所現是一不是二。佛法裡頭沒有二,所以叫「不二法門」,二就不是佛法,不二就是佛法。所以法相跟法性是一不是二。這個事實真相,諸法實相是為信進悟入故,這是講次第,你看有信、有進、有悟、有入,悟是解悟,入是證悟。也就是《華嚴經》上清涼大師所講的這四個次第,信解行證,跟此地的四個字,信,悟就是解,入就是行、就是證。信的是什麼解的是什麼行的是什麼證的是什麼就是法相跟法性。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部經真的通了所有經典都通
 >>>
底下這一句,這一句就是說明出生無盡,就是講三遍。時,真的是一時。我們看佛的經典,「如是我聞,一時」,一時是真的。一時是什麼時候一時就是當下這一時,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佛講《華嚴經》在哪裡就在這一時,這個一念、一時。一時就是無量劫,無量劫就是一時,念劫圓融;念這個時間太短,劫的時間太長,念劫圓融。這都是跟你講真話,真話所謂不思議境界,你不能想、你不能說,你只能體會,你會體會得到。常常做這種體會,而裡頭又沒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那就錯了。常常有這個體會,沒有分別執著,這叫什麼這就是宗門裡面講的疑情,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叫疑情。有這個體會,沒有分別執著,到一定的功夫成熟就有悟處。所以不能沒有疑情,沒有疑情就不會開悟,那叫墮在無明裡頭。墮在無明裡頭,有定沒有慧,那個定也了不起,也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果報在哪裡果報在四禪的無想天,他是什麼都不想。為什麼不開悟沒有疑情,這個我們要懂得。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法從哪裡來的生命自心所現
 ...>>>佛為什麼說三乘下面說,「以自心根本無明分別之種,便成不動智佛。以法界體用,以為信進悟入之門」。世出世間一切法不離自心,《華嚴經》上佛說,宇宙從哪裡來的,萬法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自心所現,唯識所變。變化無窮是識在起作用,識是什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第八識,分別是第六識,執著是第七識。法相宗裡面說八個識每個識都有妄想分別執著,為什麼單單說第六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這是從它作用多分上來說,功能上來講。第六意識雖然有妄想分別執著,它是分別最嚴重,分別的力量最強,所以說它做分別,它有妄想分別執著。末那識也三個都有,它執著的能力最強,說它為執著。阿賴耶是妄想,分別執著很薄弱,能力最強的是妄想。從它功能起作用的這一方面來說,都離不開自心,自心就是本性。自心起這種作用是根本無明,根本無明就是妄想。這句話說得好,以自心根本無明分別之種,種是種子,這是根,便成不動智佛,根本無明的種就是真如自性。妄依真起,依真起妄,沒有真,妄從哪來妄不離真,真不離妄,真跟妄沒有妨礙,真不礙妄起,因為它是虛妄的,妄不礙真性。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等於拿一塊黃金去買一塊糖吃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二七卷)  2009/1/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27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諺語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一行之中,十十無盡法門」。這一行,如果是心,就是一念,這是心的行為,口是言語,身體是動作,身口意三業的行為。縱然是極其微細的行為,我們凡夫粗心大意,我說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極其微細的那個行為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為什麼有習氣,不知不覺,其實他有行為。心地清淨的人,有定功的人,定功愈深我們講心愈細,定功愈淺的人他心愈粗,沒有定功的人心浮氣躁。所以細行,佛給我們講,大乘菩薩八萬四千細行;人家一條一條說出來,真的不是假的,真說出來八萬四千。我們知道,八萬四千還是歸納來講的,為什麼如果展開來講,確實此地所講十十無盡法門,這才是真話,沒有邊際,沒有數量。中國諺語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用這個話的意思來說,極其微細的一個細念、一個細行,普周法界。你想想,我們今天能相信,為什麼普周法界是一體,你在這一體當中,哪有不相應的道理像一個圓球,我們用個很細的針刺一下,它的影響是不是整個全體從外表到內心,絕對不是局部。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輪迴養成了習氣這個非常濃厚
 >>>「一行之中,一時之內,無前後際」,就是那一念,永遠就是這一念。一念之前有沒有一念有,那一念過去了。一念之後還有沒有一念未來還有一念。只要你不要去理會它,你的常住真心就現前。我們的麻煩就麻煩在此地,我們要追究。這個追究,無始劫以來迷在六道輪迴養成了習氣這個習氣非常濃厚,總是要追問:什麼原因為什麼我想也正是因為這麼一個現象,佛才說菩薩最大的障礙就是疑,所以把疑列入根本煩惱,根本煩惱六個,貪瞋痴慢,下頭就是疑,這個疑障礙你見性,障礙你證果。你要問:無明幾時有的為什麼會有無明如果六祖惠能大師當時要有這個疑問,五祖的衣缽就不會傳給他,我們想想對不對五祖衣缽為什麼會傳給他他沒有疑問,沒有疑問當下就見性,說出他的境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現在我們被染污了,我們都會問:什麼原因染污為什麼會染污幾時染污的這個染污用什麼方法把它去掉對治,前面講對治。要不要對治不需要,只要一下放下,什麼事都沒有。為什麼我還要問:為什麼沒有了?因為那是虛妄的,那是夢幻泡影,你執著它幹什麼你要追問它幹什麼它如果真有其事,你追問是可以的,根本沒有。我們能破這一關,開悟修行證果就不難,這一關不能突破,難!不但開悟沒指望,證果沒指望,甚至連往生極樂世界都沒有把握。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的童子很難講染污很重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二五卷)  2009/1/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17-2025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非常重要現在教育出問題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下個學期就被學校解聘
 >>>
此地大師講,「對治大慈大悲同行攝生不圓滿自在障,令圓滿故」,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字眼就是「同行」。四攝法裡,同行就是同事,四攝法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最後一條。菩薩大慈大悲,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跟這些大眾同事。在這個時候攝受一切眾生,當然不圓滿、不自在,也就是你做得好辛苦。這個事情,我們老師確實真有智慧,我們不能不佩服,為什麼他早就把這個話告訴我們了。我們學佛虔誠,尊師重道,接受老師教誨,我們都跪在那裡接受,我們經典是捧在頭上的,頂戴著佛經接受老師教誨,恭恭敬敬。老師笑著說:今天你來聽我教導,你們都是跪著在這裡求法,將來到你們傳法的時候,你們要顛倒過來向求法的人跪著把法送給他,他還未必接受。這老師教的,現在真是這樣的。想想我們小時候念書在學校那個情形,跟現在學校裡的師生關係完全不一樣。在我這個年齡,小時候我們上小學、中學的時代,那是抗戰期間,確實師生如父子。抗戰期間我們是流亡學生,離開父母、離開親人,沒人照顧,老師照顧。老師照顧這批學生就如同兒女一樣,無微不至,我們對老師感恩的心永遠不會忘記;同學真的比親兄弟姐妹還要親,真的互相尊重,關懷照顧,互助合作,你才能活下去。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戒律看得好像是吃人的禮教
 >>>但是契入這個境界是不容易,障礙在哪裡?障礙不在外面,在自己,什麼障礙?放不下就是障礙。可是放也要知道從哪裡放起,我的老師當年教我從布施下手,我學了這麼多年,在《華嚴經》裡才看到佛說的三重障,才恍然大悟。為什麼我們進步這麼緩慢?不要說是十住的門,十信的門都沒進得去,這才知道三重障,有這個障礙。老師教我們,實在講是善巧誘導,如果老師當年要說三重障,我們初學佛的人可能不以為然,所以他不提這個詞,他只講三種布施。三種布施很能誘惑人,為什麼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很能誘惑人,聽了之後很有受用,自己這三方面都缺乏。凡心沒了,從這裡下手好,斷惡修善,然後再提升到破迷開悟,破三重障是破迷開悟。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道裡面升沉不定行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四七卷)  2009/9/29  檔名:12-17-2047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58 沒有老師指點你永遠迷惑不覺悟
>>>下面大師引用「論云,所以偏加金剛藏者,得此定故」,毘盧遮那佛加持金剛藏菩薩,為什麼他所得的就是這裡所講的「菩薩無量方便三昧」,他得到了,得到這個定才能夠普度眾生。「前由佛力能入」,他是承佛的威神加持,他能入這個定。「今由定力佛現」,在定中佛現前了。「互為增上」,先是佛幫助他,教他怎樣修學、怎樣得定,他真幹,真得到了。現在看到佛力的加持,他感受到了,這就是定力佛現。「力相云何」,力是定力,相就是佛相。「謂無作三昧,顯自覺智,寂不失照,冥同佛心,故感佛現三業加也」。文字不多,意思都說圓滿了,無作三昧就是自性本定。所以諸位要曉得,誰加的確實,老師教你,你才恍然大悟,沒有老師指點,你永遠迷惑,你不覺悟。老師教你,老師不居功。你成佛了,佛說佛沒有度你,誰度你你自覺、自悟、自度,這是真的。佛要能度人的話,那佛大慈大悲,他要不把我們統統度成佛,他慈悲何在!所以這是不可能的。迷是你自己迷的,悟還是要你自己悟;你自己不悟,佛沒有法子代你悟。佛對我們最大的幫助,就是老師對學生,他把他自己怎樣破迷覺悟的那種經驗、他那些方法,提供給我們做參考。我們跟他的根性未必相同,所以只能夠說做參考。如果我們覺得他這個方法我也可以做,我也能行,你就不妨認真學習。如果實在他這個方法我們覺得有困難,做不到,我們可以從他的教導裡面得到一些原理原則,把握著原理原則我們另外選一個法門專修,決定能成就。>>>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g0057 心浮氣躁世間事情都不能成就
 >>>今天這段文一開頭,『以三昧力』,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加分」這段文有三大段,第一段「標加所因」,就是這一句四個字,「以三昧力」,第二「加緣顯現」,第三「讚說因緣」。「今初加所因者,謂以三昧力故」,這就是說為什麼你能夠得到佛的加持,是因為你有三昧力,所以佛就加持你。佛是什麼《華嚴經》上講的毘盧遮那如來。毘盧遮那是印度話,梵語,翻成中文意思叫遍一切處。你們想想這什麼意思遍一切處就是自性。自性是什麼?還不就是佛所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要你心定了,你自己,那個如來是自性,我們自性裡面本來具有的智慧德相就起作用,你的定功愈深愈廣,那個作用就愈明顯,就這個意思。諺語有所謂「心浮氣躁,凡事不成」,你想想看這個意思,心浮氣躁,凡事是我們凡間的事情,就是世間事情都不能成就。這是什麼事這是佛事。佛事是什麼佛事是覺悟的大事。佛是覺悟的意思,佛事就是叫我們自己覺悟過來,這叫佛事,我們從迷回歸到覺這叫佛事,可見得這個定多麼重要。讓我們再想想,《佛遺教經》裡面所講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個無事,無論是世間事、出世間事,只要你把心制伏在一處,我們這個心妄念太多,這個心就是講念頭,你把所有念頭都放下,心就定了。定是你自己的真心,你的真心現前了,念頭是妄心,念頭不是真心,真心離念,這大乘教裡面常說,有念就是妄心,就不是真心。

am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